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课堂互动问题设计的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娄立国

  摘 要: 高水平的问题是课堂互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设计问题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即探讨怎样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文章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作者对设计课堂问题的见解,即学生心理特征、教师专业特长、教材与教法。
  关键词: 英语课堂互动 问题设计 原则
  
  课堂互动中的问题设计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大凡课上得不好的老师,其所问的问题一般都不太妥当,从而阻碍了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我经过多年的实践就这个问题积累了一点经验,这些经验是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教训中提炼出来的。下面就课堂互动中的问题设计这个课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本文拟从学生、教师、教材,教法等四个角度来阐释课堂互动问题设计的原则。
  一、从学生的角度
  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以研究学生是必须做的功课。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师备课要“备学生”,也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和设计教案。小到教材的选取、课件的选用、教具的使用,大到教学策略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用,都离不开研究学生。课堂问题的设计同样如此。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要从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出发。要巧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问题。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到课堂的接受者(学生)的年龄特征。初登讲台的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在教材上下了很多工夫,只求设计出问题便好,而不注意问题的适用性。设计问题的出发点是开展良性互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此要设法使设计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情感因素影响教学效果,语言输入必须考虑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周萍,200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大学英语课而言,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设计问题的前提。要巧用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设计出带有“幽默点”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够给课堂带来欢笑声。举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生理发育已基本完成,所以性意识的明朗化与进一步发展都是正常的。又由于大学校园是年轻人的世界,每个大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与同龄的异性接触,因而意识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此特征设计问题,将性教育因素纳入英语课堂问题可以使课堂风趣幽默。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把握一个“度”。凡事过犹不及,谈论带“恋爱”和“性”字眼的话题不可不慎重,否则课堂会流于低俗,损害课堂的严肃性。此处仅举一例而已。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特征是不同的,教师在备课时务必首先钻研学生的特点,适当地“投其所好”,才能设计出互动效果良好的问题。切忌千篇一律地将同样的问题施加给不同类型的学生。
  二、从老师的角度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设计问题要发挥老师的专业特长,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则。由于现代化生活的高科技特点,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非常宽泛,因特网的普及使学生的知识面非常宽广,一个老师的知识无论多么丰富都无法全面覆盖学生的知识点。老师被学生问倒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毕竟“师道尊严”,如果可能的话,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应尽量围绕自己的兴趣点设计话题和问题,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超常发挥。教师超出发挥对于提高教师威信,增强学生的学习愿望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一位大三的学生如是赞王恩铭老师:“王教授只给我们讲了两个讲座,一个是关于美国文化宗教的,另一个是有关与如何提高口语的。两个讲座真是棒啊!几小时的全英文讲座不用稿件,滔滔不绝,语言极其幽默,内容更是精彩之极,气氛强烈,大家都被深深吸引了!真不愧是‘上外第一名嘴’!”冷静分析该生的评语,其实可以发现王老师滔滔不绝讲解的内容都是其专业范围内的,王老师专门研究美国文化已有多年积累,其英语口语也是炉火纯青。在专业内的超长发挥使王老师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崇拜,这样的课堂效果是每一个英语老师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
  三、从教材教法角度
  一个有价值的原则是:简单的文章要深刻化,复杂的文章要简单化。如果文章很简单,教师要通过设计发人深省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探索;反之,如果文章很艰难,教师就要设计简单的问题诱导学生逐步深入,最终能够比较深刻地理解文章。从教材的角度,任何难度的文章,都要设计难、中、易三个层次的问题,而讲课时则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选用问题。讲课时要从最容易的地方着手,因此要首先提出最容易的问题。讲课的中期阶段要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最终在问题的激发下完成对文章的欣赏或对话题的讨论。课堂上的问题要设计成一串,要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呈现问题。实践表明,难易交替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连续展现容易问题会导致学生出现骄傲情绪,连续展现难度问题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因此,问题设计的难易和展现的次序问题是必须要注意的。
  图式理论鼓励我们“激活读者头脑中固有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策略图式等”(贾静,2005;杨怏,2006)。它包含两个策略: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策略和自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策略。自上而下策略指的是人脑中被客观世界激活的知识对所分析的事物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相反,自下而上策略是由分析细微之处入手,进而统观全局。实验证明,问题设计者如果能深灵活运用图示理,利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思维方式设计问题,势必会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我们得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第一个问题务必要激发学生回忆起相关已经掌握知识,但所问的问题又不可以完全是学生背景知识范围内的,以避免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或骄傲情绪。
  四、总结和思考
  以上论述了课堂互动问题设计的四个原则。可以总结为:要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为起点,以发挥老师的专业特长为主线,以深入浅出、难易相间为策略,以图示理论为指导,设计出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可以让教师超长发挥,可以让学生从容接受,可以让学生兴趣持久的课堂问题。这是我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点心得。我认为,该原则普适于听力、口语、阅读等各类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周萍.兴趣驱动的语言输入――大学英语阅读课课前活动设计原则.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2]贾静.英语专业阅读课课堂活动设计――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宿州学院学报,2005,6.
  [3]杨怏.图式理论在新闻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版),20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