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立新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积极探索、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去探究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趣 方法
  
  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需要,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去探究知识,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提起兴趣,古人这样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视野,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积极探索,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结合教学实际,作了如下探索,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而急于传授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课前的导入语,就能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高三复习标点符号的知识,我就从法国作家雨果的“标点信”的故事入手。
  法国作家雨果把《悲惨世界》一稿投寄给一家出版商,一直未见消息。雨果写信询问作品命运,全信仅有一个标点“?”。出版商接信后,心领神会,立即回信一封,也只用一个标点“!”。不久,轰动文坛的《悲惨世界》问世了。
  故事讲完后,我提出以下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儿的问号和感叹号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们听后都积极热烈地思考讨论,分析理解两个标点的含义,并踊跃发言。接下来,我顺势导入课题:“这两封信无一文字,却表意清楚又新颖别致,意趣盎然。小小的标点,却能传达出丰富的内容,我们怎能忽视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标点符号的有关知识,看看它在我们语言交际中还有哪些作用。”在教学中用这样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积极的心理铺垫。
  二、游戏竞赛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发展。”学习本是一个枯燥单调的过程,如果学生对知识失去兴趣,学习起来就更痛苦了。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玩中学、学中玩,就能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知识。
  如复习成语知识,如果让学生死记一个个词语的含义,太复杂,也太单调。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成语知识,让他们轻松学习这个知识点,我就组织学生搞成语接龙、对接歇后语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积累巩固成语、歇后语。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与同学交流,认清了自己的知识底子,对词汇量丰富的同学产生羡慕、敬佩的心理,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争优意识。有时,我还发动学生发挥想象编故事、写作文片段,规定学生在故事中运用成语的个数,我在批阅学生作业后对学生运用成语的情况及时纠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带着兴趣学习,枯燥无味的知识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被动的学习也会变成主动。
  三、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促其思考,激其兴趣。如在教学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如果你有了钱,你会怎么做?”学生看到问题后,积极地讨论发言,有的说旅游,有的说为父母买房子,有的说买名牌服装,有的说捐给希望工程,还有的说存入银行或搞投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学生们讨论热烈,兴致极高。在此基础上,我再顺势加以点拨:“白芳礼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丛飞,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人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有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钱要取之有道,要用正当的方式去挣钱,学会合理地花钱消费,学会储蓄和正确投资,人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这样,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乐学不倦。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的恰当使用,也能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创设生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传授知识又陶冶情操。
  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如果是就诗论诗,逐字逐句分析,则势必会肢解全诗,破坏诗歌优美的意境,全无美感而言。因此,本着美文美教的原则,我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在听读、跟读中去感受诗的韵律、节奏,体会诗人的感情。然后将设计好的图片,展示诗歌的画面:夕阳西下,落日余辉,飘拂垂柳,水中碧草,满天星辉……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把握诗的意象,体味诗人的感情。在这里,学生借助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完成审美的过程。多媒体带来的视听共赏是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一环,实践证明,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只要老师尊重学生,肯于思考研究,就一定会找出恰当的激趣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