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德育实效,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梦萍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既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又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何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
一、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和人格道德的塑造者。要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在教师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首先应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如饱满的情感、健全的情绪、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只有这样,才能挑起工作的重担,实现教育目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频繁发生的种种非教育现象,伤害学生的现象,均说明某些教师在心理素质上存在缺失。
1.体罚学生。体罚学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这除了说明一部分教师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外,更说明教师心理素质特别是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差。当然,我们也不否定,教师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承担着各种压力,不可避免地有情绪不快的时候,但教师毕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该在学生身上发泄,否则对学生造成的身心伤害难以估量。
2.无休止地“盯”学生。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就要“管”,要“盯”,否则会无法无天。于是他们便随时随地盯住学生,给学生规定严格的作息时间,在相应的时间内只能做相应的事,等等。这些,实质上是把学生看作填充知识的容器和学习的奴隶,无视学生为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是把他们放在“物”的位置上,它所带来的后果必是极端恶劣与惨重的。
3.训学生。一些教师往往遵循教育规律,过高要求学生,一旦学生达不到要求,便无端指责训斥学生,夸大学生的缺点,否定学生的亮点,这无疑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凡此种种,都说明教师心理素质低下,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必须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开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设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改善师生关系或由教师加强自我调节等,只要能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就是有效途径。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德育工作的主体方面。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现状,切实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多年的教育实践出发,我认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恰当的方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座地处几所小学附近的花园,一年四季鲜花不断,五彩缤纷。可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这座花园的管理者认真看管,但小学生私摘鲜花的事时有发生。后来换了一位园丁,情况则有了根本改变,小学生私摘鲜花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这位新来的园丁有什么秘诀呢?
原来,这位一改过去那位堵、罚、管的做法,而是采取疏导的方式,面对小学生,他亲切地问:“这些花漂亮吗?”学生回答:“很漂亮。”他又问:“你们想拥有它们吗?”回答:“想。”园丁便说:“那好,它们现在属于你们了。”就在学生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时候,园丁又问:“这些花是摘了开得长久呢,还是继续在泥土中生长开得长久?”“是将它们分散好看呢,还是聚在一起好看?”等到学生得出结论后,他又说:“现在,让我们来分组看花比赛,看哪个组看护的花开得最艳最长久。”就这样,这些摘花的小学生在园丁的启发疏导下,成了优秀的护花使者。
这位园丁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对儿童摘花没采取惩罚的方法,而是关爱和疏导。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何尝不可借鉴这园丁的经验,也给学生以关爱和疏导,而不要动不动就堵、罚和训斥呢?
2.多给学生以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要鼓励它燃烧起来,以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对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激励其发展。在教学中,最有效的激励方法是评价语中的激励。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家长或教师要毁掉一个学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对他说一遍“你真笨”或“你真坏”,这样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笨”学生或“坏”学生的状态,进而变成一个真正的“笨”学生或“坏”学生。这即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因此,教师应多以中肯的言辞、亲切的表情和充满希望的话去激励学生、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师就会轻易地发现学生的许多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的根源,同时也能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可将师生的距离拉近,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师生间产生共鸣,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暗示学生
暗示包括语言暗示和非语言暗示,教师的一句暗示语或一个眼神表情等体态暗示,都能起到传递信息、增强学生自信作用。数学家陈景润中学时代曾一度放松过学习,一次数学老师在给大家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时对大家说:“以后能解答‘哥德巴赫猜想’的人也许就在你们中间。”说着瞟了瞟陈景润,陈景润心头一震:“这也许就是我吧!”从此他重新发愤图强,刻苦学习。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素质。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是一项带有紧迫性的战略任务,它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抓好德育工作,离不开对德育主体和主导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双方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全面提高德育质量,增强德育实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