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建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在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内容上,比重最大的部分是阅读,而且它占用的教学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走进课文
情感是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所构成的关系的反映和评价。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之一,对人们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和支配作用。赞可夫认为:学生的积极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相反,消极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元说:“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感情的作用。情感交结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便会受到压抑。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取得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语文课文是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语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有利条件。
二、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当前仍有一些语文教师死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讲为主,以听为辅”,学生的活动是在教师的牵引下进行的。学生的读、说、练只是教师活动的陪衬,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往往强调学生与学生配合得怎样,忘记了教要为学服务,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便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也有的与其完全相反,为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无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无目的、无交流、无检查的失控状态,教学效率同样低下。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学需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落实,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凡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凡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决不能把自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结果,机械地灌输给学生,也就是说,要从便于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师的教,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三、帮助学生懂得──阅读要善于抓住要害
阅读关乎修身养性。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使学生终身受益。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关切这一点,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对推动全社会的读书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书香社会等都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其成功的标志、途径及动因是难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的。倘若非要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抓住要害阅读是整个阅读链中的关键,揿定这个关键,必能在习惯、方法等策动下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要抓住文中要害进行阅读,最通常的办法是熟读全文,明了大意,然后进行必要的提炼,并根据提炼所得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体味。现在不少师生共同阅读时所形成、采用的习惯和方法大多如此。我们应肯定这一习惯和方法,但不能只拘泥于这一习惯和方法。为使本应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及阅读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还要讲究畅达和精进。
所谓畅达和精进,主要是指在粗略的阅读中对所接触的内容保持高度敏感,并能抓住一点遍及全部,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读通、读透全文。下面举例作释,旨在期待师生受到可能的启发,从而推导、演绎类似的阅读。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传统文本。全文通过对邱少云外表与内心的细腻描述,高度赞扬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严守纪律、直至为了战斗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如用通常渐进式、剥笋式的教学方法去阅读这个文本,虽然能取得效果,但学生的阅读效率及阅读后留下的印象势必有限。而若能抓住文本中的“纹丝不动”一词,并由此生发疑问进行纲举目张式的阅读,效果将会大不一样。为此,我们不妨作以下布点:1.什么叫“纹丝不动”?2.文本中哪几句话正好解释了“纹丝不动”?3.邱少云为什么要在火堆里“纹丝不动”?4.邱少云为什么能在火堆里坚持做到“纹丝不动”?这以核心问题为线索的系列探究,其实就抓住了阅读的要害。凭借这样的阅读教学和阅读活动,不仅仅可对词句有真切的理解,更可对当时环境的险峻、现场情势的危急、英雄内心的活动,以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都能获得具体的认知和深刻的体验。
四、逐句、逐段串讲的阅读教学
有的老师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一篇课文,一定要从头到尾,逐句逐段,串讲到底,唯恐遗漏一二。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这是一种陈旧的教学观念的体现。即只见教材,不见学生。而对于语文学科,新旧知识的界限不像理科那样分明,这就更需要老师认真加以区分学生已知与未知、能与不能,并做好知与不知、能与不能的转化工作。因此,老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所提的问题,应适时、适度,还应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并自然地落实课文的重点训练点。
与此同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阅读行为依照其社会功能目标指向,可分为:学习性阅读、实用性阅读、审美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小学生的阅读基本上属于学习性阅读,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读者也有创造的权利与潜能。阅读教学中人文精神淡化的突出表现是压抑学生阅读创造的潜能和热情,扼杀青少年的个性和灵性。没有阅读创造能力的训练,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的人文光彩。当然,阅读创造力的形成有一个磨练的过程,只有把握阅读创造原理和阅读创造技法,才能在阅读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注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评价时,常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朗读、默读、略读、精读、探究性阅读的水平,总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然而,由于学生的文化环境、自身的阅读能力、性格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评价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是非常片面的,是很不现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可采取分层次评价的做法:首先,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其次,确定A、B、C三个层次的不同评价标准;最后,除了用激励语言多加鼓励以外,还可以用符号代表,如:“棒极了”就用“A☆☆”代表。这样分层次评价,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品尝阅读学习的乐趣,有效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语文个性化阅读是一门复杂的、综合的艺术,它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探索和思考,不断实践和完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生活阅历实际,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把握好“度”,如过于滥用,不该用时乱用,反而会走入语文教学的另一种误区,不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