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华

  摘 要: 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文化导入,重视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使学生逐步认识语言学习的深刻性、复杂性,努力培养其跨语言文化意识。本文具体阐述了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几种途径,如,大量语言输入、语言对比、关注语言文化的发展及语言运用的得体性等,以期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言文化意识 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许多人认为,学英语就是要学好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而忽略了语言文化的存在,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即使英语学习者的语音、语调perfect,语法accurate,词汇量huge,也不能表明其英语语言水平高。英语学习还要加上“文化”这一重要元素。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习得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应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呢?
  1.通过英汉语言对比,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在特定的文化中,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如在中国文化里,中国人比喻“很容易”时说“小菜一碟”,在英美文化里,就不能说“a small dish of food”,而应该说“a piece of cake”。再如,中国人用“啤酒肚”形容男士突起的腹部,如果按中国的文化习俗译成“a beer belly”,西方人根本无法理解(应为“a pot belly”)。在教学和学习中只有不断对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对照,才能发现它们的异同,从而避免因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所导致的错误。有人认为要学好一门外语和了解其文化,就必须忘掉母语和母语文化,这种说法是比较片面的。从较高层次和学习的总体过程来看,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言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精通一语有助于精通另一语。在学习中注意不断比较,不断融会贯通,加强汉语学习,掌握坚实的汉语基本功会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因此,英语教师要将中西方文化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通过大量的英语语言输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只有通过多种载体(如观察、倾听、阅读或使用参考资料)所提供的知识与学生语言的理解的互动,他的知识结构才能更新”(Wells,1987)。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语言,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如,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就英语学习而言,了解西方文化不是说研究它,也不是说要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一开始就看西方文化里的名著,而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如看懂一个英语小故事,在惊奇、感叹之后,突然发现还有另外一种新文化、新世界。学习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语言学习过程才会生动有趣。外语学习应成为对一种新思想文化的探索。在探索这种新文化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大量接触语言。大量接触语言,就是大量阅读、大量听和多思考,用英语文化的魅力取代考试的压力,成为大量接触语言的动力。大量接触语言落到实处,听、说、读、写技能就得到了充分的训练,词汇语法也就自然掌握了。在大量输入的过程中,实现input―intake―output(输入―吸收―输出)的语言学习的自然过程,这样,学生就会真正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自觉地把英语真正学好。
  3.关注英语语言文化的发展,不断学习和汲取新鲜语言
  语言的意义并不是恒定不变的,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英语语言文化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英语教师固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当英语教师们仍在课堂上反反复复教学生“How are you?”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现代英语中“How have you been?”或“How are you doing?”更为流行。当我们的学生与外国人交谈时,如果仍只用“Not at all.”来回答别人的感谢,甚至当美国人在英语中使用“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时,我们却大惊失色,认为这是错误的,就实在是太落伍了。
  在教学中,仅仅教学生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而不注意语言文化的最新动态,已经很难使学生达到基本能力的协调统一和跨文化的自由交流。例如,由于对双语文化了解不够,已经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既不懂如何用汉语表达英美文化,也不懂如何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有个很典型的例子说,有个中国学生听到外国人赞扬“mencious(孟子)”时误以为是异国圣人,音译为“门修斯”,学者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文化失语症”。语言是不断随着民族文化发展而变化的,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地观察和体会,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掌握新鲜的语言,才能在表达的时候做到既准确,又得体,也才能自然而然地用地道的英语去影响学生。
  4.通过关注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
  得体性是语用学上经常使用到的衡量语言应用是否得体的一个重要准则。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却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文化意识的教育,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或是说一些外国人很难明白的中国式英语。要想运用得体的语言,就必须了解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在此,语言中的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关键问题被提了出来。例如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却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中国人表示关心的“Where are you going?”和“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被认为是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了解文化差异,培养文化意识是学会应用得体语言交际的关键,离开了文化,语言交际几乎是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的。试想,如果中国人买报纸用“莎翁式”的英语对美国小贩说要买报纸,即使英语说得准确无误,恐怕小贩也难以明白他要买什么。同样,外交部发言人如果用“chitchat式”(闲聊式)的语言发表声明,肯定也达不到外交所预期的效果。
  总之,语言学习的意义和兴趣都在于通过语言认识一种文化,而不是语言符号本身,通过了解文化和文化差异,才能保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持久进行,学习效果才能有保障。认识这一点,也就是要认识到语言及语言学习的复杂性、深刻性及灵活性,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李赋宁等.英语学习指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9.
  [2]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