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高考文学作品类阅读题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金英
一
文学作品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指导同学们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同学们的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以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为例,谈谈答此类型题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方法和技巧。
1.宏观掌控,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的主旨是灵魂,把握了主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选用了宗璞的《报秋》,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而且包含着领悟生活的哲理。它通过玉簪花“探出头来”,香气袭人,提醒人们:秋天来了,而我却是两手空空。其主旨是: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第30题B项:“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此题有一定的迷惑性,有些考生一看到原文中有这一信息,就认为正确。殊不知,作者在文中讲玉簪花精神只是顺便提及,并不是本文的主旨,把主旨说成主要是赞美玉簪花精神就无根据了。
2.分清层次,理清思路。
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如《创造宣言》全文共有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至四段为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和注意的问题;四至十一段为第二部分,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得出结论;十二段为第三部分,发出献身创造的号召。
3.确定区间,准确摘取。
如《长城》第21题第二问:“作者又是如何看待现实的长城?”作者对长城现实的看法,与四面八方亿万游人的描写结合在一起,没有独立成段,回答较难一些。但是只要认真阅读,就能从“现在你敞开胸襟了”、“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等语句中,归纳出现实长城的开放,从“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呀,长城!”的语意中,体会出作者在看待现实长城时的自豪与自信。
4.辨清手法,明确作用。
如1993年高考《青菜》第30题:(1)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2)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3)文中哪些语句用这种人称表述取得了比用其他人称表述更好的效果?此题考的也是拟人手法的作用这一知识点。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起的是拟人化作用,便于直接对青菜抒发自己的赞美之情。
二
写作手法多种多样,这里不便一一列举。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列举几个类型题目,从细致处给学生一个借鉴。
1.重点词语、句子理解型。
例如: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沈红,《湿湿的想念》,2007年高考北京卷)
【答题技巧】这要求透过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还必须联系具体语境,结合作者的观点、文章的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一是将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又如: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鲁迅,《忆刘半农》,2007年高考湖南卷)
【分析】根据题目提示,必须联系最后一段。从“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可得出第一点:这憎恶是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从“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可以得出第二点:这憎恶中含有鲁迅对刘半农的希望――他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从“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可以得出第三点:这“憎恶”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
【答案】(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2.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3.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乡土情结》)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又使本文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以上只是浅谈,当然,这类阅读题型很多,非短短篇幅所能概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