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燕

  摘 要: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的情感因素对于增强外语教学效果和促进学习者自主自信的情商培养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影响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必须把认知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摈弃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认知和情商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我将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分析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谈谈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习者参与英语学习过程,真正提高其英语技能和素质。
  一、从人本主义出发,强调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理论思潮,其与英语教学的关系由来已久。人文主义教学理论强调,语言教师在关注学生认知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学生的情感,要把学生当作有智力和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来对待,在努力帮助学生扩展语言知识的同时,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法强调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见(欲望)和行为(方式),明白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鼓励发展创新精神。教师应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帮助学生获取创造性地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而如何达到这样的最终目的,我们需要从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出发。
  二、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指人对喜、怒、哀、乐等现象的心理主观感受和情绪体现。它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如兴趣、动机、态度、自尊心、自信心等,有助于学习者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消极情感,如焦虑、抑制、胆怯、紧张、失望、厌恶等,则会阻碍学习者学习潜能的正常发挥,影响学习效果。这里我们将主要谈谈学习者动机、语言焦虑及自信心。
  (一)动机。
  在外语学习中,动机是学习者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动机指语言学习者的动力源泉,是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国外英语教学专业的研究表明,英语学习效果的70%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动力。美国语言学家Gardner和Lambert把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所谓融入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想有所了解或存有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而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学外语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如通过考试、获取奖学金、寻找工作、提职晋升等。他们认为,融入型动机高的学习者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更高,能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且能长期努力保持学习的劲头,外语成绩提高快,掉队现象少。如果以工具为目标,外语学习则呈被动状态,学习者一旦实现或达到某种目标,学习劲头就会消失。就目前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着工具型动机,他们关注的是能否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能否获得良好的成绩得到奖学金等,很少有人在意自身是否真正提高了英语学习及实践技能。
  (二)语言焦虑。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焦虑与自尊、抑制等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对外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焦虑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暂时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的特征为学习者在学习中感到紧张、焦虑不安和害怕犯错误。语言焦虑被认为是最妨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之一。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是:在一个需要使用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中(如与操母语者交谈,课堂提问或语言测试等),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妨碍了正确地使用目的语时,学习者便产生了语言焦虑。Gardenr等人的研究表明,语言焦虑与语言习得成反比。焦虑越少,习得越多;焦虑越多,习得越少。
  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情感是一种情境焦虑,而情境焦虑则是常常是短暂的、与特定环境相关联的。它可分为两种类型: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和退缩性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在外语学习中,适度的紧张可使学习者保持一种特殊的、活跃而敏捷的状态,这种轻度的、不能完全放松的情绪在对外语学习是一个积极因素。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就会形成退缩性焦虑,从而阻碍或影响学习者成功地掌握外语。
  (三)学习者的自信心。
  自信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除了消极的焦虑对于学习者的影响,缺乏自信也严重影响着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效果。在外语学习中,自信心对语言的习得起着积极的作用。就自信心强弱的原因分析,我认为学习者的性格及学习基础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外向的学生更容易进行任务的开展及语言的实践;另一方面,水平较高的学生也更愿意主动参与活动之中。
  在课堂上,自信心强的学生由于语言焦虑感低,学习动机强,能够积极活跃、大胆地用外语进行交际。因此,他们有较多的实际操练语言的机会,语言的熟练度得到不断的提高,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这样积极的结果,又给了他们更大的自信,从而形成一系列积极的连锁反应。相反,自信心弱的学生焦虑感高、动机小,他们怀疑甚至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外语,也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言活动中,语言运用能力也就较差,而长期这样的发展,也会带来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其自身语言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三、培养学习者的积极情感,促进外语学习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了激发出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教师本人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机械传授模式,知识不再是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教师应把课堂变为“群言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真诚地与每一位学生交流,以平等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学习者很多时候更可以被看作是“民主探索者”,他们能够参与到制定计划、决定目标、选择方法的任务过程中,并将其看作是自己应有的责任。只有教师真正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明白自己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并从情感认知角度推进英语教学更好地开展,促进学习者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课堂。
  (二)缓解退缩性焦虑,提高学习者自信。
  退缩性焦虑严重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从一定程度上消弱着学习者自信。当然,适度的紧张会产生促进型焦虑,对外语学习有益。因此,教师要努力把课堂焦虑调节到适宜水平。
  影响学习者的另一重要因素动机则需要建立在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特点及教材本身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找出能够吸引学习者注意的点来设计课堂活动,试图引起学生共鸣。例如,一篇文章讲到工作压力,在进行授课时,便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他们联系自身谈谈学习压力、考试压力,或者延伸开去讲到其毕业后要面临的就业压力,这样学生也觉得有话可说。为了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加大胆地交流,教师可以采取pair-work或group-work的形式,让他们以合作的形式开始,使其拥有归属感,逐渐培养学生勇气,直到他们可以单独进行发言。此外,还可以图片、故事接龙、影片片段赏析等丰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实证明,高兴趣、低焦虑的学习者才能更有效地获得语言知识,也能使学习者在真正参与的过程中积累信心。

  为了使学习者退缩性焦虑降至最低,教师应注意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言所行,关注学习者情绪变化。教师温和的声音、亲切微笑的面容,理解的表情都会给课堂带来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信,上课时遇到困难和回答不出问题也不害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说话的语气能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减少学生的焦虑。在学生进行发言或交流时,要注意纠错的频率与方式。过于频繁的纠错以及粗暴地打断学生纠错的方式,都会使学生更容易产生退缩性焦虑,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因此,对于不影响交际和理解的错误,教师可采取宽容的态度;而对于比较严重的错误,教师则可以视其具体情况加以引导。例如,教师发现学生错误后,以不同形势反复重复正确的句子,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所说的与听到的不同,主动纠错。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信息,即所使用的语言应接近或略高于学生水平。
  (三)注重情商教育,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罗杰斯认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过程,谁重视“情感教学”这一“非正式课程”,谁就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而正是这种内在驱动力会激励学生最终走向成功。
  大学生多为成年学习者,他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我激励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讲授方法,更应该注重情商教育。除了在专业学习上以成绩评定及话语评价的好坏来激励学生,还应该就学习者本身进行分析,多挖掘其闪光点,同时指出其不足,使其能够慢慢认识完整的自我,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根据的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同特点,指导其设定自己学习甚至人生的目标,以不同的方式激励自我,获得成功。有了自我激励的意识,学习者便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除了完成教师完成的语言学习任务,他们还会为自己额外布置学习内容,加大学习强度。他们会把语言的学习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项任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分析时,教师应尽量多地引导学习者发现其隐含的社会道德内涵,思考文字之外的深刻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与学习者共同探讨其带来的人生意义,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时也能够培养自我的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情商。
  四、结语
  本文从情感因素对学习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三个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动机语言焦虑、信心,认为积极的情感因素对于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反,消极的情感因素则起着阻碍作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缓解学习者的语言焦虑,帮助培养其信心,同时,更应关注情商教育,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使学习者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语言学习变成一个自我获取、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Gardner,R.C.& Macintyre,P.D.A student’s contributions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PartⅡ:Affective Variables[J].Language Learning,1993,26(1):1-26.
  [2]Gardner,R.& 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Newbury House,1972.
  [3]Spielberger,D.Anxiety: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nd Research[M].NewYork:Academic Press,1972.
  [4]Williams,M.&Burden,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范琳.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1-27.
  [6]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1992.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1.
  [7]祁虹,黎宏.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404-406.
  [8]张俊英.成人英语教学要兼顾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3):138-1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