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在园本教研中的新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梅新

  摘 要: 作者首先立足于园本教研模式,从“同题异构”与“一课三研”两个名称入手,阐明了这两种教研模式的内涵;其次,对“同题异构”一课三研这融合为一体的园本教研活动的流程进行了描述,清晰地把活动全程展现在大家眼前;再次,论述了参与园本教研活动的感悟,对“同题异构”一课三研这一园本教研活动进行了剖析;最后,总结了“同题异构”一课三研不仅激活了教研组集体的创造力,而且推动着课堂教学走向精致,走向卓越。
  关键词: “同题异构” 一课三研 园本教研 新实践
  
  一、序言
  肖伯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我们禀持这一理念,立足本园,以人为本,以教为真,以研为实,在教研组这一保教研究的主阵地上,给老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进行了课题《线》的“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活动的新实践,让教师在实践中尝试,在尝试中成长,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智慧的同时,也体验着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二、概念篇
  什么是“一课三研”?
  所谓“一课三研”是指: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内教师根据需要选择相应领域的某一内容,在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后,由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
  什么是“同题异构”?
  所谓“同题异构”是指:同样的内容,由不同的老师根据班级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活动。
  说到“一课三研”我们都不会陌生,它是一种研究教师如何“教”,研究幼儿如何“学”与“玩”的园本教研形式,能使我们的活动方案更为优化。而“同题异构”则是一个新名词,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日渐流行。不同教师在组织相同的教学内容时,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能使自己的特色尽显风采。
  三、实践篇
  我园“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活动流程的描述如下:
  1.一研,设计活动方案。
  这一环节的操作类似于“集体备课”,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各组先讨论由谁来上“一研”的实践课,然后由上课老师根据自己的特色,定位适当的领域,再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看――我们的三位老师,她们从孩子的学习特点与生活经验出发,确定了以下活动内容――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线条》、中班综合活动《好玩的线条》、小班美术活动《爱心面条》。
  听――教研组成员正共同围绕三个活动积极讨论着:目标如何定位,流程怎样设计;推敲着: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难点重点的处理得当吗?
  当大家的智慧汇集在一起之后,“同题异构”的第一次实践课开始了,全园老师都参加了听评课活动。课后,上课老师对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而听课老师则就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发表着各自的见解。园本教研在我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2.二研,优化教学过程。
  在“一研”的基础上,教研组开展了互动式的研讨,同题异构的“二研”拉开了帷幕。我们共同诊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对前方案不适合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对活动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师幼间的互动,以及孩子的发展等进行了评价。
  如《爱心面条》的课件不合适――改;教师示范时语言不到位,那就要重新设计教师的指导语。又如在《好玩的线条》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介绍各种玩线时有些不到位,没关系,共同想方法。再如《有趣的线条》活动,一根线条的组图对于大班孩子没有挑战性,那就尝试多根线条。在进行“第二次实践课”时,三组老师各有各法,中班、小班继续由原老师担任实践课,大班则更换了另一名年轻的教师,这样可以看出不同教师在同题中的教学效果。
  在同题异构的“二研”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每位教师都很积极投入,共同商讨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策略一:教师要及时把个别孩子的问题转变成全体幼儿问题;策略二:在与一个孩子互动时要同时关注其他幼儿;策略三:要采取“以点带面”的提问、回应方式,及时地把问题抛给孩子等。研讨使大家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展,优化了教材处理策略。
  3.三研,形成教学特色。
  两次的研讨使活动的形式和目标基本达到了的优化。因此,在“同题异构”的“三研”时,我们把重点放在显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上。从执教老师的层次看,也各具特色:小班组是9月份来的新教师,中班组是一名“教坛新秀”,大班组是一名已有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
  小班组的新老师运用多媒体,让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活动,这是她的特色。形象的小兔,美妙的音乐,使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中班组的新秀教师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活动,大胆地把“合作创作”定为教学目标之一,她的课声情并茂,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同时,在活动中她的特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环节自然地过渡,教师的回应恰当,孩子的响应积极,使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姜还是老的辣”。再看大班组的“老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那种沉着、亲切,她的特色也就在于此。对幼儿启发性的语言是那么到位,同时还根据教学目标关注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给幼儿及时的点拨,适时地给幼儿创造尝试的机会,师幼互动也做得非常到位。
  在“同题异构”的三研中,大家积极研讨、共同反思。对活动环节处理与细节处理的差异进行了对比,总结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三次修改教学设计,一起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形象化,形成集体的智慧,保持着特色与风采。在“教、学、研”中,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得到了增强。
  四、感悟篇
  1.在目标引领下前行。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他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就是目标”。可见,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必须有一个目标。园本教研“同题异构”一课三研活动也不例外,因为我们都知道:一节好课必须是跟着目标走的。
  因此,这次教研活动从始到末,老师们心中都有一个目标:活动必须依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来设计、组织、实施课程。就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的引领,三个活动才紧紧围绕着目标,每一环节目标的针对性非常强,层层递进,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一个很大的收获。
  2.在交流互动中共享。
  在“同题异构”式的一课三研中,我们共同经历了研课、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实在在地经历了“理解教材―设计方案―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园本教研过程,在同题下设计出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活动方案。
  在活动中,大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起进行探讨、交流,一起探索了有效教学的方法。每位教师都围绕教学内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形成了“人人动脑筋,个个说真话,争先提建议”的研讨气氛,对教材的理解加深了,教学思路也拓展了。在这次“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尝到了“采百家之长,酿自我之蜜”的滋味,也切切实实地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在自我反思中提高。
  “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是名师;但是一个教师写了三年的活动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反思,重视反思。这次“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其实就是在全体教师的集体反思中不断深入与开展的。
  首先,我们进行着自我反思,让执教者用“别人”用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这是反思的第一步,是教师获取洞察力的一个重要的源泉。同时,我们还一起观察教育实践,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进行“集体反思”,把同伴的实践活动当作自己的镜子,折射出自己的影像;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原来属于个人的经验成为共享的资源,让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更加高的起点。大家经过“实践―反思―研讨―修改”,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求新法,深入地研究、实施课题,最终形成一致认同的教学方案。
  园本教研新实践的进行,让大家真正领略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同题异构”一课三研的园本教研的受益者不仅仅是执教者个人,而是参与活动的整个教师群体。大家透过他人的教学看自己,同样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在大家的智慧撞击下,我们收获了教研、教学的有效,在“集体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真正实现了“教、学、研”的一体化。
  五、剖析篇
  1.“同题异构”的研究价值,就是不能刻意地去“求异”,而要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在中大班的活动中,“线段的造型”环节都被设计在活动方案内。在研讨中,我们非常清楚“异构”要立足于孩子的认知水平,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不能刻意地去“求异”,但在“一研、二研”的时候,却一直徘徊在刻意“求异”中,忽视线段造型的共性,因此所呈现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很强。“三研”的时候,我们遵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理念,采用多种线条与单一线条“材料的异构”、合作与独立完成“方法的异构”、情节造型与简单造型“要求的异构”,让异构尽显光彩。
  2.“异构”体现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假如教师的教学特色被抹灭了,那“同题异构”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就会被淡化。在本次活动中,小班实践课的年轻教师没有把握好集体智慧与自己特色的尺度,虽然教学效果不错,但她的个人特色表现得不鲜明。
  3.“同题异构”一课三研活动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不能站得高看得远。实践课的时候,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运用得不是很自如,少了理论的支撑,这也是我们在园本教研活动中今后需要探究的新领域。
  六、后记
  “同题”是源泉,“异构”是创新,“一课三研”是助力器。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同课异构”一课三研不仅仅是对比,更是交流互补,使我园教师从“要我研”向“我要研”转变,让教师们拥有了自我钻研的劲头,同时也激活了教研组集体的创造力。“同课异构”一课三研推动着我园的课堂教学走向精致,走向卓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