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人人成长的根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庆华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人人成长的根基。这所学校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人生及命运的发展。
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从人来到世上的第一天起,父母就自然承担起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色,肩负着对孩子养育和教育的责任。父母的人生观、是非观、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和准则、处事方式和原则等,一旦被孩子耳濡目染,承袭下来就会根深蒂固。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也有人把孩子比拟成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性;播种一种品性,就会收获一种命运。除了极个别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外,大概有九成以上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却使有些父母感到茫然。从事近三十年的教学,我深深感受到: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要先从自身做起。严格地说,家长需要有较高综合素养和教育能力来对孩子进行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全方位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不容忽视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变化导致传统型家庭结构的改变,引起家庭教育背景走向多元化。独生子女家庭、离异家庭、寄养家庭、打工家庭、下岗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过多的照顾、谦让,几乎有求必应。久而久之,他们的弱点越来越多:图享乐、不思进取、懒散、自私自利、蛮横霸道、唯我独尊。其间再加上隔代家庭的祖辈对孙辈溺爱有加、包办代替、百依百顺,导致孩子意志薄弱、不求上进;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质量一般要低于完整家庭。这些孩子性格发展的某方面明显滞后,表现为求知欲差和奉献精神较低,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差,缺乏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信心。总而言之,父母的文化素质和教育观念的差异性是导致家庭教育差异性的关键因素。
三、家庭教育的方向性重之又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技术人才占了上风。单凭看文凭、看专业技术水平,不看人的品德修养的现象极为普遍。所以,导致家庭及教育的方向有所偏差。只重视对孩子的智育教育,特别是知识的教育,只在乎孩子是否是“北大才子”、“高考状元”,而忽视了对孩子人格教育,近几年,也曾发生过全国重点高校拒收或辞退高分低能学生的事例。这足以说明,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既要重视智力教育、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品行教育。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真正是对社会有用的成功人。
一个孩子要朝哪儿发展,绝大多数取决于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家庭教育是以人格养成为重要内容的。而现在更应该对子女的伦理道德、交往礼仪、个人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施以养成教育。有了这些素养,老师们就不会感觉现在的孩子难教难管了。
四、家庭教育的长久性应足以引起重视
在人生的路途中所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是长久性的,而且是先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结束后,家庭教育仍在继续,甚至持续终生。个别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长期性认识不足,认为父母的任务主要是管好孩子的入学前的一段,而入学后的一切就是老师的责任和重担了。其充分理由是孩子把老师的话视为圣旨。其实,这只是学校教育环境使孩子产生的“向师性”。看起来好像是家长对老师的高度信任,实际是家长对孩子不负责任,是对祖国未来不负责任的表现。客观地说,这个时段更应搞好家庭教育。
五、提高认识,增强创设健康家庭教育的义务感
创设健康家庭教育的重要思想基础是父母的义务感。我们说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长的义务:一是指政治法律上的义务。每位父母只有具备了这种义务感,才有可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二是指道德义上的义务。也就是说父母生了孩子,就要自觉地、愉快地去哺育孩子,教育孩子,造就孩子的未来,使这种道德义务成为每位父母生活的需要。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义不容辞地去完成。
有些家长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学校,只管养不管教;有的家长强调工作忙,教育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成不了“才”,而丧失了教育信心;还有的父母热衷于吵吵闹闹打离婚,无暇精心照管孩子的生活,甚至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凡此种种,都是父母缺乏创造健康家庭教育和教育子女义务感的表现。每位父母都必须懂得,社会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我们则应该通过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而尽义务。同时,建设一个健康家庭,精心抚养和教育子女,努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也是在为社会尽义务。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积极主动地创设健康家庭,优化家庭教育化境,把子女培养造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孩子最长久的教育场所,我们要努力创设一个健康的家庭,使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光所照耀,成为不可替代的少年德育的天然学校。为了使我们的后代健康成长,每一位家长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优秀公民,当好子女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模范行为,熏陶感染孩子,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使之起到滴水穿石之功,收到潜移默化之效。
我衷心地希望每一位家长特别要重视健康的家庭教育,配合好老师来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我想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家长和老师的最大成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