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小明

  摘 要: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教学过程 兴趣
  
  一、设计问题,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大都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学生对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初中物理的例题的讲解中没有引人入胜的问题,加之题型是刚刚接触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若教师能把题目变换得有趣一点,学生就可能比较感兴趣。比如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时,我若将例题设计成:现在军事竞争很激烈,我国深海探测技术达到3700米,进入世界前五名。请问0.1平方米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为多少?题目一出,学生的兴趣大涨,思维活跃,讨论激励,问题迎刃而解。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学新知识时感到乐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利用学史,培养兴趣
  语言是教师教学的武器,正确掌握并熟练运用语言是执教的起码条件,而高超的语言艺术是教师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学生普遍爱听故事,如果能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论,以及多方面的物理学史展示给学生,就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教师结合物理教学,用绘生绘色的语言讲阿基米德是如何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的故事,相信学生一定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一定会有所发现。
  三、创设实验,引起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初中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再加上他们的好奇心的驱使,教师有创造性地多做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为实验能真实、生动形象和直观地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促使他们对物理知识有理性认识的提升。如在热学教学中讲解蒸发具有致冷作用时,我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擦一些酒精,让学生观察其示数的变化。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用一个单摆拉开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不动,然后松手,使单摆摆起来。很多学生都替我担心,生怕会碰到我的眼睛,结果却出乎意料,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讲解影响液体蒸发因素时,我先用酒精在板上擦一小斑,然后擦一个较大的斑,用科技材料中做的小电风吹较大的斑,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追问:若用小电风吹较小的斑能否说明问题?再如物理课本上的研究分子扩散现象,我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放在上面做此实验能否说明扩散现象呢?一系列的实验和追问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结合媒体,增强兴趣
  如果学生整天和黑板打交道,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若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讲的内容按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即媒体,让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具体生动的画面演练过程,让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在声形并茂的课堂上让他们去感知,去理解、去消化,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教育媒体不仅具有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具有开阔视野、方便观察等作用。因此,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知过程的激情,使他们学得更快更好。
  五、联系生活,产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很紧密。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可经常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日常生活中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倒?在中暑患者身上擦酒精为什么能起消暑治疗作用?黑板为什么会“反光”?用力撬东西怎么能最省力?拦河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在几千米的高山上如果没有高压锅,为什么连一顿饭都吃不上?为什么“220V,40W”的灯丝比“220V,200W”的灯丝要细?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长期困惑他们的迷惑而感到欢欣,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学习物理趣味无穷,这样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立足课堂,诱导兴趣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又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知识。
  实践证明: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劲的动力。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罗维治.中学物理教学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7.
  [3]李荣明.中学物理教考.1998,(4).
  [4]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5]邢红军.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