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媛
摘 要: 阅读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能否进行有效果、有效率的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体会,从知识基础、阅读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知识基础 阅读方法
要想学好英语,需要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的训练,要认识到这几项技能是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为重要,因为学习者通过阅读可以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从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为良好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并且通过大量而有效的阅读,学生还可以扩大知识面,掌握更多信息,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1.夯实语言基础,加强语言基本功
要提高英语阅读水平,语言基础知识的良好掌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英语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其阅读理解的能力一般也较强。夯实语言基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1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构成篇章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必然会影响对于篇章的理解。英语中的小词、功能词较少,因此对于其词形、词义的记忆相对较易,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是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些功能词。而对于数量占了英语词汇总量绝大多数的实义词来讲,就不仅要记其词形、词义,还要掌握它们的用法,尤其是动词的用法。对于词汇的记忆,不能逐一地死记硬背,而要采用一些技巧,掌握一些规律。这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构词法,包括派生法、复合法、转化法、逆生法和缩略法。掌握了这些构词法,就可以高效、快速地记忆单词。
1.2加强语法。
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想培养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而且必须了解连接语义和语言文字系统的桥梁――语法。有人这样来形容语法在英语中的重要作用:语法就像是一根拐棍,在它的支撑下,单词才得以联结成一个表意的整体。语法能力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创造口头和书面语言。学生如果能够较好地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在阅读过程中就能更准确地分析句子的结构,对于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意思有更加准确的理解。
2.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
2.1积累背景知识,提高阅读速度。
新的研究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此期间读者并不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一直处于一个积极主动的状态,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这一过程中要求读者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较好的预测机制。Goodman(1967)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猜谜游戏,并推出“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认为读者在进行阅读时,阅读材料中的任何信息都可能激起读者对相关知识的联想,形成对接下来内容的预测。如果预测的内容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得到了证实,读者就会顺利完成阅读;不然,读者将不得不推翻自己的预测,寻找新的“论据”,不断形成新的预测,直到完成阅读。这种预测是以既有知识作为基础的。如果读者缺乏某一方面的相关知识而在阅读是无法进行预测,就会转而寻找其他方面的知识寻求帮助,从而降低了阅读速度。由此可见,知识的积累对于阅读速度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2.2培养跨文化意识,准确深入理解文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这种联系同样体现在英语文章的阅读中。如果单单只是认识了一些单词的字面意思,而不了解相关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和社会大背景,那么在阅读时就不能站在作者的视角来领悟文章从而充分理解文章。英语教材中出现过的一则漫画可以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不了解文化背景而造成的误解。一位从法国来的客人去英语国家拜访他的姨妈,恰逢她的丈夫过世了。这位客人因为听不懂中间人“kick off the bucket”等对于死的委婉说法而作出不合时宜的回应,最终闹出笑话。如果这位客人能够提前了解到委婉语这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就可以避免出丑。再例如,在学生的阅读材料中出现了暗含颜色象征意义的描写,比如说红色。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吉祥的象征,而在英语中红色则意味着血腥与暴力。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学生不但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民情、特殊的语言现象,还应该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例如,我们如果读到一篇爱尔兰人写的文章,很有可能这位作者会一直称自己为爱尔兰人(Irish)而不是英国人(British)。如果不了解英国名族融合的历史,以及在这一过程产生的种种矛盾及余留问题,学生就很难理性地认识到为什么作者会称自己为爱尔兰人而不是英国人,这样势必不能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立场等。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
3.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1摒弃不良的阅读习惯。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阅读时口中念念有词,或是用手指指读,还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进行返读,结果大大降低了阅读速度。还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不是把语言信息当做一个个完整的意群片段来理解,而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其结果是不仅造成了对语言信息的理解不彻底,而且阅读速度总也得不到提高。还有一部分学生,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习惯性地非要把这个词的词义查得很确切才能放心地继续往下读。要想彻底摒弃这些坏习惯,首先在读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不要为外界事物而分心。阅读时如果遇到生单词,一般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出词义,或者直接跳过。不能一遇到生单词就急于查词典。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长难句,或者一些晦涩难懂的信息,这个时候切不可觉得受挫而心灰意冷,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和勇气。相反,要抱着克服困难的信心继续读下去。对于一些有指读、出声读、返读或者逐字读的阅读习惯的学生,笔者建议可以给自己强制限定阅读时间,这样一来,为了达到在既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的目的,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戒掉这个不良的习惯。
3.2了解各种文体文章的行文特征,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时,如果能对所读文章的一般行文特征有一个好的掌握,那么读起来就会成竹在胸,无疑会使阅读理解变得较容易。英语中的文体一般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描述性的文章,以及一些应用文体。一下就简要介绍一下各种文体的文体及行文特征。记叙文是对一个事件的叙述,通常按一定顺序展开,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沿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逐步展开,由开端逐渐发展到高潮部分,直至结尾。记叙文的语言一般较为简单和通俗易懂,某些主题的记叙文会加入不少趣味性的因素,从而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有趣。阅读这种体裁的文章,只要抓住事物发展的顺序,就会觉得得心应手,理解起来也觉得容易得多。议论文的目的是通过理性分析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某一观点,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形式。它的行文结构为:提出论点,举出论据来对论点进行证明和支持,得出结论。论述和证明的方式一般包括下定义,引用一些大家普遍认可的理论、举例子、对比、列图表等。要想很好地理解这样的文章,需要在了解其行文结构和规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中论点,要清楚作者列出了怎样的论据,并且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对这一论点进行论述。议论文的显著特点是逻辑性较强,而体现这种逻辑性的意群与意群之间的联系是一般是通过连接词来体现的。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一篇议论文,学生需要充分注意到各个连接所体现的联系。描述性的文章是向读者呈现一个人或者一个地点,一个场景是怎么样的,通常按空间顺序展开。一篇好的描述文会用一些细节词(specific words)生动细致地向读者呈现一个事物。了解到这一点,学生在阅读这样题材的文章时就应该有意识地把注意力放在一些细节词的使用上。说明文的目的是告知读者某些信息,向人们介绍某些他们不了解的东西。为了细致准确并且清楚地进行说明,会出现一些长句、结构复杂的句子,因为这样的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大,并且能够清楚、紧凑地表现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说明文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随着主题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各个领域的一些专门术语。了解到这些特点,学生应该清楚,要想很好地理解说明文,不但要锻炼自己理解长难句的能力,而且最好在读之前查阅一下主题相关的领域所涉及的一些专门词汇,以降低阅读时的难度。
总之,英语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从夯实语言基础、拓宽文化背景知识、分析文章结构等方面入手,逐步培养自己快速、有效进行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Francoise Grellet.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0.
[2]东定芳,庄智象.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胡春洞.英语阅读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