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体育教学“引趣”三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栗建强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引发问题,着重从环境、教法、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环境引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不仅包括场地器材的布置,而且包括教学人文情感氛围的营造。
  1.营造人文情感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需求。实践表明,营造人文情感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充沛而旺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用优美、舒展、大方的动作,娴熟的技巧,精湛的技术,风趣幽默而又生动形象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手段灵活多变又适合学生生理、心理需要的组织形式,和蔼可亲、爱生如子的教学态度,使其耳濡目染,影响和熏陶学生。以此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充满欢乐与激情的学习氛围,充分有效地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振,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建立起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之情。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尊重和爱戴,对教师的羡慕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进而喜欢该教师,愿意上该教师的课。
  2.完善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实践表明,整洁、新颖、美观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练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体育学习的惧怕心理,增强学生体育练习的信心。如,指导学生进行“中长跑”练习,若在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练习,则可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使练习不再枯燥无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指导学生练习“太极拳”,可选择草地或树阴下进行练习,使学生觉得空气新鲜、心情舒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反之,如果场地器材不够完善,就会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情感、信心、意志、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遭到破坏。
  二、教法引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常常以体育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一直以来总是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组织。如此单一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从而抑制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得体育课缺乏应有的生机,长期以往,导致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无法提高。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健康个性。要求教师大力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并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变换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弯道跑技术”时,完全打破了传统“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具体教学步骤:(1)让学生在直径为30米左右的圆圈上做接力跑游戏,从而亲身感受跑弯道的滋味;(2)了解学生跑直道与跑弯道的难易,明白难易原因;(3)分组讨论跑弯道时摆臂、身体姿势、脚掌着地技术有何要求?(4)教师补充总结;(5)再实践:让学生利用合理的技术动作再跑弯道;(6)探索改进技术、反复练习弯道跑技术。如此教法设计,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探索实践能力。
  三、评价引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它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评价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体育学习评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导向、激励、发展和甄别等功能。我们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得以成长和发展。然而,当前某些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却存在“重结果、划一化”的漏洞,忽视了学生个体基础差异、主观努力和进步程度,主观的努力也难以得到体现,致使评价失去应有的激励性。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体育教学评价应突出其激励性、多元性、过程性、赏识性。当学生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并适当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你瞧!你比上次进步多了!再来一次!”“你这次做得比上次更好!”“不错!学习就得这么认真!”等。如此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促进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参考文献:
  [1]范庆良.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刍议[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03).
  [2]林国平.谈谈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的一些做法[J].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3]邵更生,任杰.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
  [4]宋淑珍.体育教学初中习兴趣的培养[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