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动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春艳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所提倡的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是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角色,积极增强师生互动,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呢?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为互动环境的创设者
  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体要坐直,双手放在桌上,发言要举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造就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平等地参与学生活动,并贡献个人意见与经历,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融洽,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交流。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成为互动学习的引领者
  1.激发互动
  即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2.引导互动
  即在学习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师生、生生、师生与家庭、社区的互动中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获,从而获得更多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空间和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3.激励互动
  即在课堂上,教师既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收集和处理信息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又要总结出方法,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养成习惯,把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变成自己生活的一大乐趣。
  4.实践互动
  即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首先,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什么方法,收集什么信息,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平时习得的方法,在自主互动的氛围中去获得信息,并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巩固和扩大知识,并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到校外多维空间去收集处理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信息,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实践人才。
  三、在互动对话教学中,成为创造思维的培养者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有了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相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1.让学生在疑问中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造质疑环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雪儿》这一课时,文中有这么一处描写:我把雪儿轻轻捧起。一名学生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用‘轻轻捧起’呢?”我及时肯定了学生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抓住教材及作者的感情来理解,并给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对雪儿的喜爱及依恋。语文阅读教学处处有疑,要让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问,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从而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进步
  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发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为他们提供思维磨练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了给学生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
  如在教学成语《滥竽充数》时,我先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然后和小伙伴一起研究,如有几个学生在研究“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人”.在交流时,我让学生比一比谁最敢说出自己的看法。有孩子说:“他是个见风使舵的人,他见齐宣王好骗就想办法蒙混过关,后来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有孩子说:“他是个贪婪的人,因为他不会吹竽,却骗取俸禄。”还有孩子说:“他是个胆大心细的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去欺骗齐宣王,真是胆大,后来听说要一个一个地吹,最后逃之夭夭。”
  孩子们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是火花的闪耀。这是老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想他们之所想,说自己之所说,在有交流欲望时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3.让学生在想象中发散思维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想象思维的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教学《荷花》时,我随机出示:这满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有的才( ),有的花瓣全
  部( ),有的还是( ),有的还是()。有的低垂水面,像是( )。有的遥遥相对,像是( )。有的( ),像是( )。有的(),像是( )。前三处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而后几处需要学生展开想象,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带进想象的天地,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课堂上肯定会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这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思维,善于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具有高超的临场应变能力,及时让师生的潜能之花得以绽放,让课堂生动起来。
  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是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准确定位自己,对学生的反馈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保证学生互动学习的有序和有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