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体学生,创设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肖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提出,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成效,这是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课题。我总结了多年数学教学的得与失,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创设协调高效的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当前的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许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且畏于师道尊严不敢质疑问难。为此,教师要创设“融洽”情境,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这里的“融洽”,不仅要求教师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睦的课堂气氛,而且要求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尊重、信任和热爱,从而使得师生之间时刻有心理的接触、心灵的交汇。教师在教学中富有感情的投入,会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畏惧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二、通过对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端正为“因为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学习”。在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活动性。留给数学活动课一席之地。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多形式、多内容,积极组织开设并搞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
2.科学性。数学的发展来源于实践,又最终应用于实践。如学习黄金分割后,我就让学生知道0.618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时,人体感觉最舒服;古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0.618而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之作;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时,身材比例最协调;二胡的“千金”分弦的比为0.618时奏出的音调最和谐;华罗庚的“优选法”也采用了0.618,等等。
3.实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发展为能力,进而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教学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加以应用,如:利率、证券、风险投资方面的应用等。
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与自己有关,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我要学数学”的内在动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为使学生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教”不但要靠,而且要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习环境对学生主体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学认为,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就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例如:在讨论课上我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再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从而挖掘出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
2.重视学习方法对学生主体的推动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3.重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具体做法如下:(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等,都需要学生多观察。(2)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都需要学生多思考。(3)让学生多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强化人际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合作教学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教师与学习小组之间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群体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关系,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的主要做法如下。
1.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取得最佳的合作学习效果,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为了使学生合作成功,还必须使学生在自己组内感到愉快。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前,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和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让学生表明自己想和哪些同学在一起。分组时,教师应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伙伴和他同组,促进小组内部有效合作。
2.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合作的争论。合作必有争论,争论的情境和气氛应是合作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应强调整体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在合作的气氛下,争论时无所谓输赢,而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最后学生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到学习的目标。
3.师生换位。教师指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让学生到讲台上代替老师完成一些他们能够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及经验,评讲同学板演的内容,组织全班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等等,这些都是促使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地是为了变得更聪慧。”由此,教师通过教学,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和他们的自信心,这些便是使学生变得更聪慧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邵瑞珍等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3]郑金洲著.教育碎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江山野.课程改革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