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俞晓红
摘 要: 近年来,自主学习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国内外教育学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及特点,探索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网络的普及,社会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特别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明确规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对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教育学领域对教与学的新认识,反映了教育的发展趋势。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模式;是学习的一种新境界。对其定义,不同专家不同文献有着不同的描述。20世纪80年代Henri Holec最早将“自主”(autonomy)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他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1]Little则认为自主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即一种超越、批评性的思考、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2]Little认为在自主学习中,态度和能力是核心,是决定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我国学者庞维国(2003)在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也充分强调了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他将自主学习简短明了地概括为“四学”,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3]
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
大量的研究和结果表明,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不善于使用和监控学习策略,更不懂得怎样有效地监控、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效果。整个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无目的、无计划的状态,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欠缺寻求“脚手架”帮助来达到和通过“最近发展区”的能力。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具体的学习计划,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围绕着考试开展学习。他们缺乏自我评价的意识,只是将英语考试成绩,特别是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唯一标准,认为学习英语没有什么捷径和策略可言,只需要埋头死记单词和句型,就能在四、六级考试中得高分了。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界相继提出了一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这些模式虽然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其中,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意义构建,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4]语言教学本身就是在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语言教学的过程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语言能力,因而只有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和实践性,才能使学生处于语言教学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就是要发挥大学生作为语言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他们的交际需求,促使他们通过语言实践和人际合作来培养和发展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宰者,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规律。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的:“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学习者这种主体性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充分地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强化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能”、“我可以”等诸如此类的感觉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自我形象、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反之,如果学生觉得他们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事情,那么他们便会对自己缺乏信心,对管理学习产生一种恐惧和排斥的心理。因此,教师作为“中介者”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个体才能受到尊重。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凡是符合自己兴趣的活动就容易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使人注意力集中,积极愉快地从事某项活动。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表现为三种情况:(1)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个体产生一种要学习的欲望,即学习动机;(2)对正在进行活动的推动作用,它既可以表现为个体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排除干扰,又可以表现为学习活动的持久性,能够长时间地刻苦学习;(3)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对活动的较高兴趣可以促进个体创造性解决问题。”
经过中学六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和使用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语言教学材料,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交流活动,并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和鼓励。同时,要充分估测学情,注意学生间的层次差异与课堂提问技巧,倡导合作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主动、踊跃、大胆发言,巧妙地化难为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更多地注重传授给学生一些学习方面的方法技巧,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操练的机会,并鼓励引导他们多用。例如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途径,如课件、趣味故事、英文歌、英文电影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表扬、奖励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四)培养与提高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能力。
麦克米伦把学习策略看做是“个人用于帮助理解、获得或保留新信息的特殊想法和行为”。[5]Benso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学习一种新语言的“心理步骤或心理操作”,[6]其中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两个关键性策略。认知策略直接操纵信息输入,主要采取重复、记忆、推理、转换及提问等方法。元认知策略指用来计划、监控及评估学习活动的技能,如注意力导向、注意力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及自我加强等策略。换句话说,认知策略是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并存储在长时记忆中;而元认知策略则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通过对学生认知策略的培养,使之掌握各种方法与技巧;通过对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使之能够有明确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结果,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认知策略的培养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两部分组成,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如:听的技巧、交际策略、阅读策略、写作技巧、翻译技巧和解题技巧;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使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从而一步步走向自主,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的语言学习者。
(五)完善评估体现,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它重视从学生日常表现中提出信息。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对象,还是评价的主体,是主动参与者。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持续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无疑优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方式只注重英语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英语教学的一切围绕考试转,为考而教,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运用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调控他们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师对他们评价、同学互评和自我的评价过程不断认识自己,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改进学习方法,形成持续进步的动力,进而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定期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经历,并分析原因。在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录,帮助学生分析其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学习方法,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反思学习的效果,最终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自己学习策略的了解,同时意识到不断对自己学习目标及其结果进行评估的必要性。
四、结语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际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自学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n on Press,1981.
[2]Little,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1991.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6.
[5]詹姆斯・H・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Benso,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J].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