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丽华

  摘 要: 目前的英语教学已不能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个性教育的要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媒介单一、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灌输,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是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束缚。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多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现状 改进对策
  
  一、前言
  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主要是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和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的教学方法。而20世纪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的教育理论,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作业”和“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对我国的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许多课堂的教学仍以这一教育理论为指导。
  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教育理论之所以被长期地应用于实践教学课堂上,就必然有其不可磨灭的优越性。这种教育理论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由于教学任务明确,即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所以有利于教师实际的操作。但是,这种教学理论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了大批有专业、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课时不足。
  全国大部分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周课时为4节,精读、听说各占2节,有些院校精读占3节,听说仅占1节。然而,大学公共英语教材仅精读一本书就有8―10个单元,听力书一般有10―16个单元。现有课时和教材设计之间产生了冲突,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传授大量知识,赶进度,学生被动地接受,囫囵吞枣。
  (二)学生数量增加。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扩招,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给高校和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许多高校的英语课堂由原来的单班上课变为合班上课,也就是说,一堂英语课的学生达到60人以上,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学生整体水平不高,教学质量下降。
  (三)师资力量不足。
  学生数量的增加,使英语教师人员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另外,我国与国际的交流日益增多,对英语人才需求量的增大,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选择去国外或国内的外资企业,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差。
  “哑巴英语”是我们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成果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的学生从小学三年级甚至更早开始学英语,到大学毕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学习一门语言工具,结果却差强人意,英语表达能力强,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有许多博士可以看懂非常专业的英语文章,却说不出几句日常口语。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三、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提高。要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界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改革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广大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必须从语言点的讲授转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语言实践的指导者和质量监督者,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一)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学导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尤为重要,学生不仅要在行为上参与,更要从心理、思维和情感上参与,只有这样,学习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启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引导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求知欲愈强,学生的自觉性就愈强,就愈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这正是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要从教师本身做起,二是要从教学方法入手。教师要以身作则,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关心每个学生,与学生友好相处,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和自信心。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知识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中心。这要求教师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英语交际中感受到使用、创造语言的乐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去探索、去发挥、去展示。在生活上要体贴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探求未知世界,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强调合作学习,加强互动交流。
  合作学习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达到对新知识的建构。在合作学习的群体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他们共同协商、探讨和辩论,先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再相互交流各自的认识、理解和观点。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个体的思维与智慧就能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促成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一改传统的“教师―学生”单向模式为“教师―多媒体―学生”的相互作用结构模式,具有交互性和动态开放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引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启发者和助学者。
  教学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使教学富有生机和创造力,大大地激发学生的交流与学习热情,锻炼其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同时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宽广的、有弹性的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引导者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研究更新的教学理论,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也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淑清.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唐雪莲.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6.
  [4]张建伟.从传统教学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5]马文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中国教育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模式[J].长春大学学报,2006,16,(5):98-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