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情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郝冠楠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现实情况中捕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对青少年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教学中情境设置的方法很多,但因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出现的设置方式不同,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内容教学之前,教师应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学习方法和技能之前,教师应把问题摆出来,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进行新内容的学习。如:如在进行“认识百万分之一”内容教学之前,我给出下面的问题:太阳系中有一颗小星星,它的大小与太阳的大小之比就像乒乓球约地球相比,这颗小星有太阳的百万分之一大吗?百万分之一到底有多大?
以上问题,学生可能暂时无法回答,但可以从中感受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能感受到世界和宇宙的浩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创设类比情景
创设类比情景,就是教师利用知识之间联系的特点,把一些与新知识概念相似,结构相同的知识呈现于学生,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从而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如在讲“分式”时可与“分数”进行类比,这时教师可以跟学生说人类的认知规律,刚开始人们思维比较直观,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到后来,人们开始学会用抽象字母代替数,就由分数进而发展出了分式。教师复习分数分母为零时无意义,可很顺利地让学生自己找到分式有意义时分母不能为零;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通分时,可顺理成章地让学生知道异分母分式加减时也要通分。这样让学生觉得知识的出现是有根有源的。这样不但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的要点,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探索的能力。
3.创设实验情景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提供与之有关的数据和教具,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总结,从而创设一个按数学家的思维方式探索的模拟情境,启发学生像前人那样主动地独立发现数学问题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如:在讲授“测量物体的高度”时,教师完全可以提供测倾器和皮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分组在校园中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让学生测量学校附近某个池塘的宽度。
其实,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能得到发展,从而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创设游戏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发现游戏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游戏比赛这一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的活动引入教学中,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趣味性的活动之中。在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计算题训练中,我常组织“男女生分组计分”、“抢答”、“接龙比赛”、“争冠军”、“做医生”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游戏活动,并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全班齐声鼓掌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
总之,只有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游戏情境,以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学生“要我学”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态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愉快、轻松的事。
5.通过迁移创设情境
在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可以利用史料和故事来迁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要求。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之前,教师可简单地介绍古代泰勒斯用一木棒测胡夫金字塔高的故事。在讲“圆周率”时,教师可先讲祖冲之父子刻苦学习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会把听故事的动机和兴趣到学习新的知识上来了。
总之,我们要创设有效、切实的数学情境,给学生搭建一座数学学习的桥梁,真正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尽量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让所有学生都喜欢数学,人人都有所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