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现状及高校的激励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蓉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从高校各方面来探析激发大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改良建议,帮助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现状 激励机制 教育管理
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不同于高中生,从中学阶段学习的被动过渡到大学里学习的主动,由老师督促转变成个人自觉。目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观不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较强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
1.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身心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21世纪的建设和发展。青年大学生有各种各样强烈的愿望和需求,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矛盾和冲突,其中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值得关注。
1.1学习积极性高但目标不明确。目前在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更加注重实际能力的增强,面向市场的应用课程受到普遍欢迎,但显得急功近利,忽视了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目标不明确,使得努力时无从下手,甚至使得学习兴趣经常波动,进而产生厌学、逃避等心理。
1.2学习动机表层化,功利性强。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学生认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首先要考虑生存,学习的首要目的是就业,而对其它的所谓理想、信念、抱负考虑较少,学习存在明显的功利性[1]。部分学生对知识价值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对待学习实用主义倾向严重,不侧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想通过文凭谋取身份。更有部分学生过于急功近利,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仅仅是为了获取奖学金,只是应付考试,并没有对知识产生兴趣。
1.3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当代大学生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就一直生活在顺境中,一旦离开父母,他们就会感到失落,甚至手足无措。当遇到挫折后,有的学生不是积极去战胜、克服困难,让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而是消极怠工,知难而退;在分析失利原因时,不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去找原因,而往往把责任推给教师或学习环境,以此来消极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2.优化大学生学习激励机制
2.1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而辅导员直接负责所辖年级或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辅导员的工作来实现的[2]。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的高低。教育是管理的目的,管理是强化教育的必要手段。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尤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3]。
2.2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第一,任课老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授课方式,目前高校仍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在前面讲授,学生在下面恭听、记录。改革教学方法可以将封闭式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不强调使用同一本教材,或只有老师讲课,可以参考多本教材,将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介绍各家学派、各本教材要点、思考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点,而且可以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进行自我探索。第二,丰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第三,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教学,在教书育人中展示自己的教学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第四,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堂发言、作业、考试等方面都要形成一套制度,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在与学生沟通方面,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课更要关爱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丰富校园生活,振奋师生的精神。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4]。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创新的创造性学习中来。校园内要经常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和学术讲座,以形成良好的学习空气,活跃学术思想,促使学生去博览群书,开拓视野。
2.4增加社会交流与实践机会,使学生早日适应社会角色。第一是增设实践课,与公司、工厂、科研机构等单位联合组建“专业教学中心”,让学生到对口单位去实习、调查等。第二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有目的、分情况地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科研工作中来,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是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特点与自己学习的重点,而且使学生认识到今日的学习和明日的工作的关系,从而激发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2.5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第一,新生入校的心理适应问题。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其身心面临全面调整,在此阶段高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从不同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活动,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帮助学生完成心理过渡。第二,目标定位调整阶段。上大学以后大家普遍有种失落感,现实与原有的理想目标差别很大,很多学生由此产生茫然、颓废和无所事事的情绪,在这个阶段,学校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第三,就业压力调整阶段。大学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情况,学校应该对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前途,提高学习积极性。
3.实施大学生学习激励机制遵循的基本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在工作中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
3.2公平公正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有一种保持平等、公正的需要。不公平会造成人们紧张和不安情绪,以致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甚至导致人的积极性下降。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激励真正收到实效。
3.3适时适度原则。超前的激励可能会使人感到无足轻重;迟来的可能会使学生觉得多此一举。因此,教师要抓住记忆犹新的最佳时刻,使激励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激励要掌握适当的度。过度的激励或达不到一定的度的激励,发挥不了应有的效应。
3.4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原则。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求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是由需求引起的。对学生的激励不仅要满足学生物质上的需求,更主要的是要满足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之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基于高校层面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实际上旨在为大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潜能,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小红.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原因分析[J].成都信息工学院学报,2006,(5).
[2]王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
[3]许佩卿,叶瑞祥.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4]欧阳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对策[J].湘潮,200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