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东阳

  常言说“五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齐”。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学生因为基础和认知能力的不同造成成绩高低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会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上好开篇课,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很重要。对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教师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在上新课前我采用几个典型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在上课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先来看两个魔术。”然后将一个用插头接好的电灯插亮,故意在线上留下一个很松的接头,轻轻一拉就不断地冒出火花,然后问学生谁敢站在地上用手直接来把这个线头接牢,此时再用手轻轻拉动电线,使接头不断地冒出火花,增加紧张气氛。过一会看看没有人回答,我说:“老师敢。”然后装作很害怕的样子,手要触到电线时又立刻缩回来,反复两次,最后很自然地把线头用手直接接牢,用胶布包好,并再三警告学生这个实验目前大家绝对不能做,是有生命危险的,等学了安全用电以后,大家知道注意事项就可以做了。我又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方法,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教师适当地赞美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我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其他学生就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这样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三、通过名人的榜样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他们的学习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但要成功,同学们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四、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市的钢铁企业众多,像建龙、港陆等大型企业,大家都想去,但是这些企业都是私企,需要有真本事才行,这就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物理才行,即使是你托人进行,没有点真本事也不行,会出问题的。”
  五、重视实验课教学,以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教光学前可布置学生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六、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教学不仅是“一种刺激”,而且是与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与情境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在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中,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学生会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不仅会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会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磨擦时,教师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学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教师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在“兴趣”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