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写作兴趣,放飞写作个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淑华

  摘 要: 写作教学至今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文章作者就多年一线教学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写作 兴趣
  
  许多学生怕作文,一听说写作文,就感到浑身难受,心中有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感,久而久之,便有了“作文恐惧症”。如何消除学生的“作文恐惧症”,使学生走出“作文的阴影”,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努力探求中偶有所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走出作文的阴影,走向阳光灿烂的自由天地。
  一、激发兴趣,消除恐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学生怕作文,是因为对作文不够了解。首先要告诉学生作文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也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用自己的笔写出来而已。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活跃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其写作。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难,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学生身边的素材是诱发习作兴趣的动力。我们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在“忆趣”中感受习作的乐趣。让学生写日记,日记的内容、形式、字数不限。正如人们常说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还可以采用在举例中“激趣”,帮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在欣赏优秀文章中“悟趣”,让学生体会习作的乐趣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源于生活,乐于观察、勤于积累
  1.作文源于生活。
  离开生活实际,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才能从中找到作文素材。
  2.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习作。
  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展自然实验,体育游戏,综合实践活动,而且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种植、养植、参观、访问等,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庆祝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汲取各方面的“营养”,进而达到融会贯通。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方便,开放图书阅览室,组织学生成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摘抄,做好读书笔记。每隔两周进行一次美文欣赏、交流的读书主题班会活动,举行读书知识比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学生通过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后,写作的欲望就会增强,就会水到渠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活欲望、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习作材料积累时,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
  1.抓住契机,激活表达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习作的内驱力,让学生习作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以前的“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想写”。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习作的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组织学生去春游踏青,于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在小作者笔下流淌着:“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给大自然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礼物。春姑娘走过田野,各种野花竞相开放,庄稼笑了,小草冒出头来欢迎她;春姑娘走过森林,给它们换上了翠绿的衣裳;春姑娘淌过小河,河水更清,更温和,鱼儿更欢了……我们看到了春的色彩,闻到了花的芳香,感受到浓浓的春意。啊!春姑娘,你真美!”
  2.减少命题,让学生自主拟题。
  作文题目是否恰当,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命题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活、趣”上多下功夫。多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其灵活思维,巧妙构思。如教学完《我爱故乡的杨梅》后,我对学生说:“你们最喜爱家乡的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请你介绍一下,好吗?”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爱故乡的柑桔》、《故乡的龙眼树》、《故乡的榕树》等优秀习作脱颖而出。不管是教师引导学生命题,还是教师给学生命题,都要注意留有余地,让学生能自由表达。
  3.展开想象,创新思维。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进行想象,不但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写作内容,而且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更加深远,蕴含更加丰富,更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陶冶。如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课《跳水》,课后有一道选做题,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孩子得救以后》,这道作业往往被忽视了,而我看到了此题的价值,利用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此外,我还常从课外读物中摘取一些有趣片段让学生想象。作文教学如“搭台唱戏”,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幕后人。提供怎样的“幕”,教师要多动脑筋,要以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为前提。我先让学生自由看图,运用学过的观察方法,自己想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
  四、赏识鼓励,阳光灿烂
  学生的习作是自己生活的写生、见闻的载体、真情的表露、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批改时应当尊重、理解、欣赏学生的习作。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儿童的语言表达世界,用儿童的情感体验世界。努力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出闪光点,对学生的习作精批少改,多加鼓励、赞赏,激发学生张扬个性,进而达到思维的创新。
  1.善捕“亮点”。
  教师在评价一篇习作时,要竭力捕捉“亮点”。对于学生的习作,我总是多角度、多层次地竭力去发掘学生的“亮点”。大到立意选材,小到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都热情地给予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时刻关注他们的细微进步,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
  2.展示“亮点”。
  每个学生都渴望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为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我利用习作课、晨读、小广播的“佳作欣赏”进行绘声绘色地朗诵。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向各种书刊、杂志投稿,使他们走向成功的舞台,努力给自己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3.巧妙点拨,指明方向。
  学生的习作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避免直接性、刺激性,要用启发、疑问的方式委婉地提出建议,让学生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进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修改。然后引导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同修改前的进行比较,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明白好的习作是修改出来的。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赏识、批改,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其从惧怕习作的阴影里走向洒满阳光、鲜花的自由天地中。
  
  参考文献:
  [1]陈文魁.运用趣味写作教好小学作文.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6,Z2.
  [2]郑旺盆.当前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科教文汇,2008,11,(上旬).
  [3]倪建伟.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