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艳敏

  摘 要: 学习一门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它涉及到文化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力求探索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面临的两大难题: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文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现状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育部在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年1月]进行修订和完善的基础上,于2007年7月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标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改革已提到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提高文化意识教育。
  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受索绪尔(F.de Saussure)和乔姆斯基(N.Chomsky)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形式(Linguistic Forms)的讲授依然是不少教师的教学中心,而学生也往往认为英语学习也就是对语言形式的掌握(胡文仲,1994)。学生一再的语用失误和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引起了外语教学的关注和思考。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和实践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而逐步展开的。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推广使得人们认识到学习外语必须结合文化,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培养跨文化意识、获得跨文化交际知识及能力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外语界所致力的目标。
  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教学实践中还缺乏对文化知识教学的足够重视,学习资料缺乏,教学过程中通常只作文化背景的介绍,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方法是许多外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所面临的两大难题。
  英语文化教学可溯源于诞生于1959年的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简言之,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广义上包括同一社会中主流文化群体与非主流及亚文化群体之间)符号系统、语用系统和文化系统的信息转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可包含认知、情感与行为三个方面。现在的语言学家们普遍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不仅仅与语言的形式体系有关系,更与交际者的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有时甚至由后者决定成败。在英语实践中即使是著名的比较文化学者也会由于文化信息不对称而犯下低级错误。《红楼梦》在早期英文版本中,黛玉被翻译成Black Jade,即“黑色的玉”。Jade在英文中有两个引申义,一是loose woman,有“放荡的女人”之意;另一个则是horse。如果西方读者误以为黛玉被暗指为a loose woman of dark skin或是black horse,这将是我国名著的悲哀。除了人名翻译,早期英译本在人物宗亲、语言文化、典故、宗教等方面也存在错译、误译等问题。《莎士比亚眼中的林黛玉》一书中列举,信佛的刘姥姥会说“Holy name”和“God bless my soul.”,被西方学者描绘成了基督徒等。美国知名语言学家Claire Kramsch认为:掌握一种语言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语言学习中,目的语的文化知识不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其本身也是教育的要求之一。在现时期还有必要再次界定英语文化。英语文化狭义上应指历史上一向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首推英国、美国,然后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风俗习惯、言语行为、生活方式,以及更深层的世界观、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等的综合体。
  面对经济全球化,学好英语,增进了解,促进发展已成为共识,而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英语教学在促进对外交往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校外语教学的日益交际化,大学生不仅需要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尽管不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已开始关注文化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对语言知识的传授,文化教学尚未被真正重视。其实,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较好地掌握了英语语言知识,他们的欠缺普遍在于文化知识贫乏,文化认知能力较差,如何面对外国人和外国文化?如何恰当地表现自己?如何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效地交际?大学生们对此了解甚少,对由此所造成的障碍也不够敏感,而大学英语教材包含了各种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英语的文化因素。如果教师对这些文化知识进行讲解介绍,指明其文化含义和文化规约,就能拓宽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认知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2.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内容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传授哪些文化知识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把握课文文化难点,其次要注意学生在说英语、用英语时易产生的文化错误,以此来确定讲授项目。教师可把文化教学分为三方面:知识文化、交际文化和词语文化。
  2.1知识文化
  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教、法律、宗教、艺术等文化知识。大学英语教材常常反映出这些文化知识,如果学生对此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知,就易造成阅读和理解障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传授这些文化背景知识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交际文化
  交际文化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发生影响的言语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交际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到衣食住行、禁忌讳语、生活习俗及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在交际中,学生经常对此文化知识一知半解,不知道其文化隐含义或不知道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教师应对此进行讲解介绍,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语体,以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完整地接受语言载体承载的所有信息。比如,中国文化一向把谦虚视为美德,在言语交际中有些学生就按中国人的习惯回答对方的恭维,如:――“Your dress is very beautiful!”――“No,not at all.”这种借助母语文化进行交际的做法常常会给对方造成误会,难以实现沟通。
  2.3词语文化
  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紧密,它“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胡文仲、高一虹,1997)。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深深地打上了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的烙印,最忠实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的变化。对于不同国家的人来说,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必然体现在各自的词语里。“不同的文化之间单词的差异主要在于单词的文化内涵”(Harmerly,1989),文化内涵词最能反映一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底蕴,通过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词就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价值观、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英语词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习语、典故等里面,如习语“the last supper”(最后的晚餐)、“forbidden fruit”(禁果);典故“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的根源)、“Achilles’heel”(阿基里斯的脚踵:唯一致命的弱点)、“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内部的破坏集团)等。这样的词语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文化中词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就能增进他们驾驭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最常用的方法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
  3.1对比法
  对比的方法似乎显得有些传统,但却效果明显,因为异、同的反差能有效地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其记忆并提高其理解力。不同的文化必然有着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某些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促使学生认识到母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增强文化的敏感性。
  3.2讲解介绍法
  课文中有的文化点所涉及的文化学生不太了解或完全不知,这需要教师专门讲解介绍。教师可充分利用图片、报纸、杂志等媒介和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样既拓宽了文化教学的渠道,又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解。
  3.3讨论法
  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可采用传统的讨论方式,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讨论。讨论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有利于增强学生口头交际的能力。
  3.4活动法
  课堂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角色表演、知识竞赛和游戏等活动来传授文化知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方面,可不拘一格,视情况而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文化知识,增进他们对异域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Harmerly,H.词汇教学[M].上海:国外外语教学,1989.
  [2]Kramsch,Claire.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3]Lotman,J.&Uspensky,B.A.On the Semiotic Mechanism of Culture[M].New York:New York History,1978.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