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阅读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景

  摘 要: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中。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要注意把握数学阅读的特征,抓住重点;要注重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要以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深化阅读。
  关键词: 数学阅读 初中数学 教学环节
  
  在数学课堂上能否让学生像在语文课一样进行自主阅读,回答是肯定的。新课标强调中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比较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显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数学阅读有其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训练数学思维,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数学习题的题意,把握数学解题策略都有着其它学科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中。
  一、把握特征,抓住重点
  缜密的逻辑性,丰富的内涵性,惜字如金是数学语言的最大特点,文字、符号、图形的交替使用,是数学语言表现方法的主要特征。引领学生数学阅读就必须从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教材呈现方式的特征出发,明确阅读的目标,抓住阅读的重点。
  数学教材由引言、概念、定理、公式和例题组成,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要依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抓住阅读重点,实现阅读目标。数学引言的阅读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学生要从章节标题入手,了解其阅读材料的主题。仔细分析引入新知识的素材与该语段所要表达的大意,从而寻找出关键词和重要结论。阅读数学概念时重点要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表述概念的每一个字或词,都要确切地理解,能够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能根据概念的含义列举实际事例加以说明;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阅读数学定理时要注意理解的完整性和应用性。要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思考这个条件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抑或是充要条件?这个结论的适用性如何?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思考除教材提供的方法外,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要从应用的条件、范围和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等多个方面来明确定理的应用。阅读数学公式时要重点把握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要弄明白公式推导过程每一步的来龙去脉,掌握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的变式,以及内在联系。并能试着利用公式去解决数学问题。记住公式中每一个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并把握公式的基本特征,强化公式在头脑中的印象。阅读数学例题时要重点了解解题过程。看例题是怎样审题并进行解题分析的,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是什么?注意解题过程的思路和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的表达方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二、读写结合,手脑并用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阅读是阅读主体自己分析、筛选吸收信息的过程,在这一个阅读过程中,读与写、与思考是分不开的。数学阅读当然也是主体性的阅读,自然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强调阅读过程的读写结合,手脑并用。如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预习性的阅读,预先发给学生导学案,为学生的阅读提高进行指导性服务。如让学生预习性阅读“相交线”的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两条直线相交的实际情形,并动手简单制作两根相交直线的学具,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以此来帮助课文的阅读理解。阅读的重点是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并能从实际图形中找到它们的位置,通过思考弄明白“对顶角相等”这一结论。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发现疑难问题,从而以问题导入新课。也可以创设一个生动的数学阅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热情,为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提供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要引导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因为数学思维的目的不是去印证而是去发现。比如,数学证明的阅读,不要马上阅读证明过程,而是自己先思考一下这个定理的条件是什么?要求我们证明的结论是什么?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然后试着自己去证明一下,若证明出来了,与课本对照一下,看看哪些地方需要修正?若证不出来,适当参考教科书,再尝试证明。在阅读结束时要注意及时总结与反思。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阅读完一节课的内容后,要对这节课的基本内容及一定的知识逻辑进行梳理,理清脉络。对所学过的数学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形成数学知识网络,便于信息的检索和提取。在学生对数学知识、定理及其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的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和体验渗透其间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阅读“平移”一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出的图案外,还可以就地取材,提供一些学生熟知的图案,通过阅读和思考感悟“平移”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平移的具体过程,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平移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体会其中所渗透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
  三、问题引领,深化阅读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数学阅读质量如何,主要就是看其理解的深度。数学阅读并不像浏览小说一样,可以一目十行。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课本似乎没有什么可读的,或者说读起来并不难,但遇到问题仍然不会解决。这都是学生没有深化数学阅读的缘故。数学阅读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研读,甚至不放过一字一句。那么怎样引领学生深化阅读呢,我认为以问题引导,通过刨根究底式的问题引导,可以引领学生一步步地深化阅读,达到比较深刻的理解。如阅读《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这一例题。教师利用问题引导,深化学生的阅读可以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提供任务型问题,引导学生初读,在初读中发现疑难问题。如,你猜想一下本例中买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你自己选择一种阅读方法,明确题意,了解解题过程,思考是否还有其它解题方法。第二,师生交流,搞清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发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疑点还没有解决。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指导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基本读懂。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抓住关键词句,读一句思考一下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阅读往往习惯于走马看花,不善于深入思考,教师可以设计提纲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本例中已知的条件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盈利和亏损各是什么意思?例题的分析中指出:“是盈是亏要看店家买进这两件衣服时花了多少钱”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例题的解法中列出式子:x+0.25x=60,这是按照什么等量关系得出来的?例题中另一件衣服进价要求你自己算出,你会算了吗?例题中的插图有什么作用?等等,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数学阅读就可以步步深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