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体育高考训练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默然
一、体育高考的特点
体育考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普通的考生,也不同于其他专业训练队队员。体育考生除了要在体育训练中提高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学好各学科的文化知识,只有体育、文化课程并进,才能取得体育高考成功。
二、体育专业考试方案的变化及分析
1.考试方案的总体框架。
2010年体育专业考试方案将体育专业考试的总分值由原来的100分提高到150分,其中身体素质100分,专项技术50分。
身体基本素质考试科目调整为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800米和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四项;专项考试内容调整为题库式、可选择的考核办法,同时取消了足球专项中守门员考试项目。
2.分析。
2010年江苏省体育专业统考方案中新增的实心球前抛项目评分标准较高,相对于南方非专业运动员来说,考试要求难度大;专项分值的提高,题库式的考核办法,以及取消足球守门员考试项目使我校大多数没有专项特长的普通学生面临严峻考验。此外专业和文化成绩相加录取,这与前两年高考相比,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要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合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对我校体育高考训练的几点设想
1.针对我校高考训练实际合理选材。
选材是成功的一半,要针对高考的实际要求,一要选一些文化课成绩符合要求,身体素质较好且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入队,保证专业和文化均达到高校录取的要求;二要选一些能够吃苦、意志坚定的学生入队,这样才能使训练任务顺利完成,保证训练课的质量和实效;三要选一些遵守纪律、思想品德端正的学生,使训练队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四要选心理素质较好、身体素质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2.考体育讲认识。
考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和体育素养教育是高考体育训练的重要课题。体育教师是考生体能、技能训练的指导者,更应该是考生树立专业思想意识的引路人。如果教师只管训练,不注重考生专业素养的养成教育,使一些考生把考取高校作为换取学历的手段,必将给高校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我们的教育方向相背。因此在专业目标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体育意识教育、传统教育、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自身的行为感染学生,使学生生确立终身献身体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练技术讲原理。
在高考体育训练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经过正常的课余训练,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但还是片面的,表现为体育技能较差,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跟不上,等等。如何使这部分学生尽快适应训练步骤和节奏?我认为在练技术的同时,加强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注重素质而忽视技术的训练是一种不完整的训练过程,而练技术不讲技术原理是一种不科学的训练方法。
4.练素质讲方法。
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运动技能后,身体素质就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本保证。针对学生训练的实际,应着重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练素质要有针对性,针对高考体育训练周期短和学生体能参差不齐的特点,建立各阶段个人训练档案,制定各阶段提高体能和技能的训练计划。二是练素质要有突破口。在训练时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寻根、寻着眼点和突破口,寻互助条件和制约因素,这样才便于下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三是练素质要区别对待、因材施训。一般来讲高考体育生的文化基础和运动能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在训练中应注意学生间基础能力的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训,尽量保证我们的学生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双达线。
5.突出个体训练的差异,转化学生薄弱因素。
绝大多数学生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技能上的差异很难在集体训练中得到解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个体的发展和整体训练的效果。首先在训练过程中应分散这一难点,利用训练的间歇、体育课或其它空余时间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改进学生薄弱项目的基本技术,促进各专项能力的平衡发展。其次是抓好冬训,冬训阶段是学生基础能力训练的重要时期。除了加强技术、技能水平的训练之外,还要大面积提高学生个人的各项素质水平,这对解决学生的薄弱环节至关重要。最后是加强自我训练的诱导。在训练中要善于运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训练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自我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寻找提高弱项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强化自我训练,树立训练过程中主体地位。
6.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1)运用想象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改进和提高运动技能。
所谓想象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利用训练间隙或病等停训期间,回顾和完善正确的技术概念,修正错误的动作技术。
(2)矫正消极意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心理状态的反映主要是自信心不足,如果不及时矫正学生的消极意念,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运动成绩或失去信心,甚至半途而废。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敞开心扉,道出心中的秘密和忧虑,帮助他们端正思维方式,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树立信心。其次,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分别进行实例教育。再次,单独制定突破薄弱项目的训练计划和恢复训练计划,让学生在短期内看到效益,迅速纠正和摆脱不良情绪。最后,让专业成绩较好的学生,适当减少训练次数,提高训练质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文化学习,事实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
(3)实施模拟训练,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
许多学生未经过正规比赛的锻炼,面对竞争力很强的专业考试,心理的承受能力和焦虑感较重,容易出现考试失常现象。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考试阶段。一是利用训练间隙向学生讲解考试中的基本常识和相关的基本规则,让学生在心理上首先进入考试状态。二是考前分步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通过组织与考试相似的专项素质测验,让学生感受竞赛气氛;人为地改变训练场地和测验时间,有意识地将考试中可能发生的突变情况引入到训练、测验或比赛中,锻炼学生临阵不乱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三是在考前训练的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中多采用轻松愉快的练习手段,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7.体育新课程模块选修教学与体育高考的有机结合。
我校通过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根据现有场地器材情况,师资力量,省市每年的比赛项目的设置,结合体育高考专项测试项目,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等五个选修项目,并结合体育高考专项测试方法、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评价体系,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通过2―3年系统的专项技能学习,储备扎实的专项技能基础,为体育高考人才的选拔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