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生阅读方式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立芳

  摘 要: 新世纪,在网络及社会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下,中职生的阅读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快餐文化、低俗文化正侵蚀着中职生的心灵。本文拟在审视中职生“速读”、“浅读”、“愉读”的阅读方式的基础上,探讨提高中职生阅读审美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 中职生 阅读方式 现状 对策
  
  网络的普及,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审美追求,大大拓展了阅读空间,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形式,冲击与挑战了传统的阅读生活。网络阅读的时尚,快餐文化的便利,垃圾文化对感官的刺激使得中职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不利于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专业素养的养成。有人说,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强大和发展的。所以教育者应该关注中职生的阅读,探索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符合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能力培养要求的阅读方式,从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一、中职生阅读方式的现状分析
  
  (一)“速读”。
  信息时代,信息量的急剧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效率的提高,引起了人们对提高阅读效率的高度重视。运用速读法可以很快地从浩繁的资料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可以快速把握材料的阅读价值,起到信息检索的作用,确实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需要。所以,不少教育者提出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速读”能力、“浏览”能力的训练。
  但是在快餐文化盛行时代过于强调“速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丢失。在目前中职生生源质量偏低,心态浮躁,语文基本功不扎实的状态下,如果过于强调“速读”,中职生在一目十行的阅读中就更无法熟悉文章,感悟文章,理解文章,更容易把阅读当作“浏览”,从而难以在阅读中感悟人生。
  (二)“浅读”。
  互联网时代的海量资讯使读者被放置于时速造就的漩涡中心,于是,浅读的概念浮出水面。
  所谓浅读是相对深读而言,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即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是其主要特征。
  如果仅仅把读书当成简单的消闲方式,或作为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而不是作为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的手段,其过于功利性的读书目的就会使人在失去学习自觉性的同时带来思维的钝化。尤其是对中职生而言,“快速、快感、快扔”的浅阅读的泛滥必然导致“浅思维”的出现,如果再以这种“浅思维”为指导作出“浅决策”,弊端更多,不利于中职生素养的有效提高。
  (三)“愉读”。
  受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向,以及大众传媒最大利益化追求的影响,许多人文学接受的目光已从具有微言大义的高雅文学转向了武侠小说、明星自传等通俗读物,已不再通过文学来证明自己的追求和价值,甚至仅仅是为了追求感官享受和生活调味。在欣赏方式上,人们更多地从思考意义转向感受快乐。过去人们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总喜欢思考其现实意义及审美价值,而现在大多数人则只是为了感受开心和快乐,满足于轻松和愉悦。
  大众传媒的大力宣传使得世俗化的文学作品成为当下文学消费的主流,不愿被摒弃在媒体主流话语权之外的人们,也被迫拿起流行时尚的文学读物,加入到快餐文学甚至是垃圾文学的阅读行列中去,而好动、喜欢形象思维、不擅长逻辑思维的中职生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这个队伍。时尚、简单的文学作品,图文并茂的卡通漫画书,甚至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口袋书”成为中职生的主要选择。
  
  二、加强中职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对策
  
  (一)开设中职生课外阅读课,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加强对中职生阅读方式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及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及语文课。语文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把中职生课外阅读课开到阅览室,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名著阅读,并在放映厅配合播放名著改编的影片,然后进行相关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学生养成阅读经典、讨论经典的良好习惯。
  (二)结合专业建设进行课外阅读书目的推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方向,向学生推介相应的课外阅读本。以往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其专业性往往被忽略,但把阅读与学生的就业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专业学习。这类阅读书本包括行业名人传记,为学生树立专业学生榜样;科普读物,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等等。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情境设计,提倡感官阅读。
  校园文化的营造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中职校园文化则凸显了中职教育的特色,既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为中职学生就业服务,突出技能训练,又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成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的助力。中职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引进企业文化的同时,还可以考虑以“感官阅读”引领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又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境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所以,教师可以透过周围的环境引发学生“阅读”新知识,刺激他们的思维,以及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教师可以通过企业情境创设的有利条件,先让学生通过鼻子嗅、耳朵听、眼睛看等感官的刺激,再结合与学生专业、就业相关的书本来进行阅读。这样就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引发阅读兴趣,进而完成更深层面、更有意义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曹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王维.名著阅读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4.
  [4]李季.阅读退化的隐忧:书刊文化影响与青少年成长[J].课程.教材.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