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构建和谐课堂之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凤霞

  摘要: 在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重视教学的改革;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理念的新课改形势下,构建和谐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和谐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业负担的减轻、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和谐课堂构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课程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对我国而言更是巨大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基础。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必须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发挥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民族创新能力的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从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至今,新课程改革一直是党和教育界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几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课程意识落后,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以及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存在问题和弊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严重,系统知识几乎成为课程的代名词,致使基础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惯性,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步履维艰。这些已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赎回注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无力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构建和谐课堂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决策。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呢?
  “和谐课堂”就是以教室为载体,以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生态发展为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和平衡的状态,充分发展与良性互动和整体优化,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和谐课堂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
  对于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方面
  
  约翰・洛克说:“教师的重要工作就是在他的学生身上培养风度,培养心智;养成良好的习惯,坚守智慧地原则;一点一滴的传授关于人类的观念;使学生喜爱并模仿良好的值得夸奖的行为;当学生依此而行动时,给他以力量与鼓励。”[1]那么,构建和谐课堂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教师应尊重、热爱学生。尊重、热爱学生就是热爱、信任和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并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师生彼此尊重、热爱。罗杰斯曾说:“一旦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以来走向自己,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一种创造性。”教师全身心地关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贴心人,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为构建和谐课堂奠定基础。
  2.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启发式教学。在古代,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之后的《学记》又发展了关于启发的思想,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进一步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的引导、激励、启发学生学习,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教师应在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下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期保证和谐课堂的建立。
  3.因材施教。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其深刻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朱熹对孔子的教学实践作了进一步概括,他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首次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该原则是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为了使每个学生的兴趣、才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在坚持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展示出来。
  4.教师应灵活运用和安排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有起有伏,高潮迭出。为了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法,如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研究法,以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学生方面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都是为了一切学生,都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此,构建和谐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而且不能缺少学生的积极配合。
  1.学生应尊重教师。尊重教师就是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对教师要有礼貌,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学生尊重教师是教师爱生的结果,同时也是构建和谐课堂必不可少的因素。
  2.学生应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目标最大化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而且不能缺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配合。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配合同时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因素。
  3.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学校是一个小社会,班级是其组成部分,作为小社会组成成员的学生,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对于班级的和谐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三、师生方面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课堂的构建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从师生关系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1.师生合作。“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是新课改的内容之一。在师生合作的前提下,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充分发扬课堂民主,使得教学目标在和谐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2.教学相长。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只有当教师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正确判断、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3.和谐平等关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化,教师应由传统教学中的主宰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没有高低、强弱之分。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
  之所以要提出构建和谐课堂,是因为和谐课堂可使得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使得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同时构建和谐课堂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