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纪 燕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努力挖掘教材,恰当穿插有关数学的趣题、典故,以及数学谜语,巧妙地设置悬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例如,我在教学《吨的认识》这节课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牛、熊、马、鹿一起去参加动物运动会,当他们走到一座小桥边的时候发现桥头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我没有在前面的故事情节上多逗留,而是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直接提出问题:过桥要注意什么?他们能过桥吗?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吨”这个新的知识点,激发起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吨”的知识的欲望。在学生学习“吨”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再来解决问题:他们该怎么过桥?为他们设计过桥方案。这样的情境既体现了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展示了其中的数学味,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在动手操作中启迪求知的兴趣
  
  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建立感知表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去实践,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实践,并引导他们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掌握概念的实质,从而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回归生活感受探究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返回到生活。实践证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的意思,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则老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说到这里,教师停了下来,让学生把故事内容反复地说,学生觉得很奇怪,反复说这些干什么呢?老和尚到底对小和尚说什么呢?等学生理解了“反复出现”的概念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的概念。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也好。
  
  四、在游戏互动中调动乐学的兴趣
  
  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连减应用题时,我为了说明两种方法解答,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情境,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第一次顾客用5角钱去买一本3角钱的练习本,售货员找回2角钱,顾客再用2角钱买一支1角钱的铅笔,学生就很容易正确列出算式5-3=2(角),2-1=1(角);第二次顾客给售货员5角钱去买一本3角钱的本子和1支1角钱的铅笔;售货员为什么不和第一次一样先找回2角钱,再找回1角钱呢?学生回答,买一个练习本和一支铅笔共用4角钱,所以应找回1角钱。学生又很自然地列出第二种解:5-3-1=1(角)。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五、利用网络媒体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环境。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要求用网络出题,安排多个层次的练习。比如,可以出“今天谁最棒”、“小小擂台赛”等题目,当学生答对了,计算机就会发出“你答对了,加把劲!”等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把练习题设计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三个层次,让学生自己选择,自我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实现自我评价,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灵活选择教法,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