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活动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 翀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明确了活动课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相辅相成”呢?笔者拟从小学数学活动课开设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与开设的形式的角度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活动课开设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1.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教师应以该原则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诚然,小学数学学科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
  2.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关注整体,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教师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与程度讲,教师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教师应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使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得到提高。
  3.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学生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教师应注意其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
  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教师在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中要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
  ②树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当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模仿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和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和形的一些结论(但是不要证明)。对于这些结论,教师要求学生都记住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本意。只有这样,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4.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教师应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二、坚持采取多样的数学活动课形式
  
  1.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教师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然而数学教师惯用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方法,虽然最初的数学概念能从形象化入手,但最后总下降为单调而呆板的数学概念和“符号”,成人化的思维痕迹很深,这种教法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尽量避免这种教学方法。正确的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包装,必须结合低年级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识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之中,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戏的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低年级小学生,刚由家庭进入社会,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教师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应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理解、消化、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活动课的目的。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是一股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数学活动课的游戏结构也应按此来设计。
  2.数学讲座。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有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智力型,如找规律填数,奇数和偶数运用,巧妙计算等;②实用型,如利用图形的合理分类的计算题,金融投资的基本计算知识等;③动手型,如绘制图表,用图形解应用题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数学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数学史上的典型成果。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数学实践。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教师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又一种好形式。如学生可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作为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作为记号?学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