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书霞

  摘要: 课堂活动设计被看作是外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以“人本主义”,“i+1”输入假说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对课堂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对教材的取舍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教学运用
  
  多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沿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模式,这就造成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陈旧的局面,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明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模式:大学英语教学应完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较,大学英语教学更强调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反复训练,从而增加学生的语感,促进语言的习得。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的习得不仅需要教师的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语言习得和情感交流。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适应现代英语教学并且为广大师生所接受的很适用的教学方法。
  
  一、人本主义(Humanism)与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作为人本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的罗杰斯(C.Rogers)1969年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指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个人相关的话题,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积极地参与教学的过程。人本主义理论都强调,学习者个体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强调学习者之间合作的重要性,提倡学习者在交往中全面提高内在素质。
  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情感因素对于语言学习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当情感障碍较为严重时,语言的输入越多,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的内容却越少。可见焦虑等情感因素虽然不能决定二语习得的成败,但确实会极大地影响二语习得的效率。在倡导“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今天,每位英语教师都应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爱。
  
  二、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设计被看作是外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Scrivener,2002:25)。然而许多教师发现,他们所精心准备的课堂活动在实践中却很难操作,或者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活动甚至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笔者认为最主要是因为那些所谓精心准备的活动过少地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英语水平及性格等显示个体差异的特征。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和学习经验,笔者认为要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模式,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保持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最佳途经之一。“所谓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的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即当学习缺乏动机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引发和形成学习动机。而一旦形成学习动机,它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活动的全过程”(伍新春等,1999)。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易被枯燥课堂教学的方式所耗尽。当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强迫行为和负担,而传统教育形式中一成不变的“灌输式”课堂教育正是令学生丧失兴趣的根源之一。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采取了以下积极有效的措施。
  1.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实行启发式教学(Heuristic method of teaching)。“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徐英俊等,2001),同时要注意课堂的提问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教师的课堂提问一定要有其价值,不能让学生感觉太难或太易,给学生有思考空间的同时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如果以“Yes”或“No”作答的一般疑问句,教师可要求学生进一步解释,也可以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其讨论。这样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参与课堂,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2.对学生进行及时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老师的评价产生深刻的印象,又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产生权威感和信任感。教师应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首先指出优点,再指出其不足。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3.认清形势,重视英语学习。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另一重要方法是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进而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内动力。英语已经成为各国合作、交流和学习的最通用语言,所以学好英语是适用当今社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途经之一。
  
  (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1.“以学生为中心”既要注重学生整体,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目前,普遍存在着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深浅难以把握的现实。一个教师如何面对这么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怎样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开展分层次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尽量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英语水平。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只要有进步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过程比结果更加有意义。
  另外,人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个性在第二语言习得上表现更为明显。Stern(1983)通过观察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出结论:学习者的某些性格特征会有助于或者不利于成功的语言学习。
  一般情况下,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容易把英语说好。性格外向的、具有表演天赋的学习者往往希望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当主角,在小组讨论中和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分在一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不但能给自己更多的表现和练习机会,而且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大部分外向的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使用英语,愿意回答教师的提问,也愿意向老师提问。不怕犯错误、出洋相。而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书生气重的学生,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和研究语言形式。在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或者是性格外向的对手时往往更显得不善言辞。教师在分配角色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从而不至于使外向型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特长,内向型学生却由于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而不能顺利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继而对自己并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所以授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
  2.“以学生为中心”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难易适中、内容新颖的材料。报纸、杂志、电影等材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根据Krashen(1982,1985)的i+1输入假说理论,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出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是否大量地接触有意义的、有趣味的该语言的输入材料。因而,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机会接触到大量的真实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添加取舍,因为教学的难易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关系重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取舍添加教材内容时除了要考虑教材本身的科学性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学习者实际水平和需要。适合学生学习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习得能力的教材即为好教材。所以在选教材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要根据Krashen(1982,1985)的i+1输入假说理论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添加取舍,做到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不能死教书、教死书,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三)开展“生生互动”(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活动。
  根据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学习者在“低焦虑”而不感到“丢脸”的环境下最容易习得语言。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采用灵活多样课堂活动形式。
  “生生互动”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最有效的途经之一。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索过程,每次上课教师都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授课学生的特长、教学计划等因素对各种课堂互动活动进行适当的变更。
  首先,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范围的课堂讨论。讨论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途径和形式。在讲英语四、六级作文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因为我们知道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大家的讨论会使学生写作时,思维更加开阔,观点更加全面。
  其次,给学生走上讲台的机会。教师每堂可抽出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作每日报告(Daily Report)。这虽然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小部分,但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克服课内学习与实际交际存在的差距,让学生有机会当众开口说英语。报告人可以翻阅适合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杂志和报纸,选中自己喜欢的文章,调整文章的长度和语言难度,把生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每位学生作完每日报告后,教师或报告人可以针对其内容向其他同学进行简单的提问,提问的目的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并尽力抓住其中心意思。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提供学生之间传授知识的机会,又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最后,使课文内容舞台化。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改编成舞台剧。把教材中一些表演性较强的文章,比如戏剧、记叙文中的具体事件描写等改编成舞台剧。由于学生表演比较投入,表演时一般都比较放松和开心。活动一般安排在上课之初,为的是给学生一个好心情,使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课堂活动。有时也可安排在课堂当中,目的是为了调节一下课堂气氛。这项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协作能力,又能拓展部分学生的表演天赋和展示学生的个性。
  笔者遵循的教学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Krashen(1982,1985)的i+1输入假说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教学原则是“自主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机结合是学生英语学习成功的保障。总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为传统的教学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也给广大师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新的启示和体验。
  
  参考文献:
  [1]Rogers,C.R.Freedom to Learn[M].Columbus,Ohio:Charles Merill,1969.
  [2]Jim Scrivener.Learning Teaching: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4]彭虹.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6]伍新春等.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徐英俊等.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