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英语教学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效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促进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英语教学脱离了社会岗位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英语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突破口,促进英语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为社会输送“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英语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 英语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构建
中图分類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c)-0119-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把好质量关,把严质量关,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1]。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是对高校能否培养优秀人才,衡量对社会贡献大小的一种价值判断。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形成技能、求知态度等方面收到的效益如何,是评价高校教育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然而在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致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得不到有效保障,高校英语教学脱离了社会岗位发展的需求,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必须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坚持学生本位,注重市场导向,对接能力需求,建立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而为高校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保驾护航。
1 影响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问题剖析
英语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全球化日益趋深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时空场域下,对高校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要求愈加明显。然而,近年来,高校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短板为社会各界所诟病,从根本上看,是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问题,而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堪忧,与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无关系。当前,对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构成影响的因素主要表现如下。
1.1 教学中心地位的“偏差”
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必须要牢牢树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思想,这是毫无怀疑的。但是,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很多时候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究其原因,在于高校英语教师课题立项、教学资源获取与课程教学质量关联性不强,以职称评定来看,核心指标是论文篇数、课题立项的质量、资金项目的多寡等,而教学方面只需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便可,如此的职称评定导向,导致教师选择性地将教学工作放在次要位置,把科研作为中心工作,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势必受到影响[2]。可见,教师之教与高校各项政策导向关系密切,正是职称评定政策对教学中心地位的忽视,导致教学中心地位受到挑战。
1.2 教学管理的“学生缺位”
高校治理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个高校教育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现代教育治理是民主、参与、共享、责任、法治等诸多理念的综合体现,需要包括学生在内多种主体发挥治理效能。然而,在一些高校内部,高校与学生之间仍然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学管理僵化,严重制约学生的创新潜能的发展。具体到高校英语课程,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评价标准、教学管理条例等工作中,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其中,而一些涉及到高校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升的选修课程,假使选课的人数不足,高校就会停止开设该类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知识学习的需求。同样,对于高校英语课程,学生也很难完全自主地选择喜爱的任课教师。
1.3 教学方法的“互动软肋”
高校英语教学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顺畅进行跨文化交流。课堂是学生获得英语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然而,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于提升学生听说能力方法滞后,仍然沿袭“独白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互动式课堂也难以建构,以致于因课堂缺乏互动交流的场景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种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发展,最终使高校英语成为“哑巴英语”,即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过级率很高,但真正会交流运用的很少。
1.4 教学评价的“固化单一”
高校英语教学质量评价缺乏普遍性、科学性的标准,一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能否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二是能否把学生输送到更高学历层次进行学习,以满足国家层面更高的知识和能力需求;三是学生本身的知识和能力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满足。从现有的教学评价情况来看,很难同时满足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此外,在高校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一般采取总结性评价的模式,动态性、形成性评价模式尚未建立,评价结果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作用不明显,相关评价数据处理不够科学、透明,忽视从学生学习改进层面来解决教学评价问题。
2 从“学生本位”视角来建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价值审视
所谓的“学生本位”,即是“以学生为中心”,该理念认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是学生为实现自我价值而自觉性、主动性学习,要求教学组织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追溯这一教学理念的起源,要从20世纪60年代风靡全球的人本主义理论谈起,彼时,美国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生学习的人”,并将这一理念运用于高等教育中来,效果明显,传统课堂得到革新。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密切相关,成功的学习者要善于将自我的知识经验与新信息进行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思维来把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进行实现学习目标,并促进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3]。在其看来,“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是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的摒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当学生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时,那么,学习就是高效的,就能实现教学目标,对此,教师要做好自身教学角色的定位,定位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者,而非主导者,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更新教学模式,实施任务型教学、行动导向式教学、浸入式教学等,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习世界和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中国,可以说是古而有之,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学生本位”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对于“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从理论到实践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潘懋元教授指出,“学生本位”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把“教”转变为“学”,即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和创造知识的愿望,建立一种“以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生态。吴晗清教授认为,“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主要涵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5]。必须看到,“学生本位”教育理念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没有固定模式,一切有益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都应该采用。无疑,“学生本位”教育理念在我国各类教育中已成“星火燎原之势”。该文认为,建构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维度出发,围绕如何有效推动学生学习来建构,彰显时代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3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高校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提供的一种社会服务产品,产品优劣程度直接与教育质量相关,加强高校英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和基础。实质上,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质量,是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适应度和对接度,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内容[6]。因此,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成长成才放置于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教学资源配置、教师素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功能和价值。
3.1 坚持以教为主,优化配置教学资源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保障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物质基础。学校要更新教育资源配置观念,充分保障教学的中心地位。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切实配置好现代化教育教学资源。要充分考虑到资源配置对于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高资源效益与效率意识。学校在资源配置时也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若学生的英语学科的学习成绩特别突出,可以减免一部分英语学科学分的学费,或者把相应学分的学费用来赞助贫困学生。这样,学校的办学经费虽然是减少了,但是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友情意识。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学校办学经费来源渠道的拓宽。同时,学校要对传统的质量评估标准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各类评估、评价及评审等工作中,充分体现对英语教学的评估、评审内容,把英语教学工作质量纳入重要位置。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要实行教学一票否决制,对英语教师的职称评定也要根据教学贡献情况、教学获奖情况进行等级量化,明确教师在教学上的贡献,并将此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切实激发英语教师教学质量意识,增强教学的动力。
3.2 注重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为了提高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效益意识,提高教学效率,要对英语教师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业务培训活动,使英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认识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对于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不良影响,以英语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师培训活动中,让教师明确和认同英语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认识教学目标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的重要作用,把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学分与成绩,转变到关注对学生学习的投入,促进学生发展以及提高学习效果上来。教师培训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开展“教研沙龙”“学习交流会”“网上探究”“课程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教師的专业能力。同时,要对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进行原因分析,剖析影响教学效果提升的因素,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可以创办英语教师教学专刊,建立英语教师发展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教学交流研讨制度,帮助英语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更新英语教学观念,提高英语教研教学能力。高校也要开展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工作,通过英语课程的建设与教研课题的立项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3 坚持以生为本,打造多样课程体系
高校要根据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英语教学质量标准。这是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要通过建立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英语课程体系作为支持。高校在制定英语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与制定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给学生参与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的机会,在设计英语毕业目标及要求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建议,充分体现学生的观点。在进行教学大纲的制订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及英语人培养的需求,也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程大纲的制订与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并且,课程体系及方案的落实过程中,高校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使课程的构建向着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发展。为了保障课程体系顺利实施,高校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分认定办法,一定要强化过程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英语课程体系。
3.4 坚持以法促改,推动教学方法创新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校英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中心理念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教师要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特点,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如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更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交流与互动。以互联网为手段,倡导学生线上线下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中心地位,教师注重引导与组织,构建研讨式、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对学生学习考核方面,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测验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考核。教师可以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上传于网络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来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校英语教学要以课题组为基础,建立健全团队合作机制与英语课程研究的长效机制,保障英语课程大纲的修订、教学资源的拓展、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业务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疑问、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保障学生有效学习与健康发展。
3.5 坚持以评促改,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评价通常只重视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够全面,不能正确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重视英语学科成绩的评价,还要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情感意志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应该建立对学生学习成果多元化、多阶段的评价制度与实施办法,改革评价主体,引入社会评价,不仅要有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参与的评价,还要引入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等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所谓分阶段评价,既要对英语开课前的阶段进行评价,又要对课程结束后的评价,每个阶段的侧重点要有所区别,评价的指标也应该根据实际进行变化。
4 结语
高校英语教学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为中心,优化配置英语教学资源与改革评价标准;要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认识,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确保高校英语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东芳,管蕾.学生视角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理论构建与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28-33,75.
[2] 朱海燕,王琪.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6(3):51-54.
[3] 张欣.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海外英语,2019(2):1-2.
[4] 姜霞,王雪梅.中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基于斯坦福大学案例的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40(5):123-134.
[5] 周文輝,燕平.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职教论坛,2017(19):45-49.
[6] 徐戈,贺彩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英语(ESP)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6(11):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74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