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如何面对新课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菊花 马 强
一
本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吹响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号角,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使这场教育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新教材全面融入了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把教育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广阔天地。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有许多先天不足,面对新课改,我们如何进行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呢?
新课改的目的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审美、如何做人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症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改变陈旧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本次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新课改的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改变以前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学生不仅要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要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二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长期以来,农村学校体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国家课程改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得不到落实的现象很普遍。
农村学校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往往会忽视体育教学。有些教师,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没有很好地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认为体育课只是玩玩而已,因此挤掉体育课进行文化课补习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毕业班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甚至干脆停掉体育课。学校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没有把体育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标》在农村学校体育中的实施。
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强调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合作性等要素。所以体育课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意识,向“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发展,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再只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和训练者,还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体育教师的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之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发展体育运动技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使他们培养良好的体质、体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彼此分享各自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四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教学重点是传授竞技项目的运动技术,加上教材要求难度较大,致使学生自主选择余地小,对达标缺乏自信心。和原来的体育教育大纲相比,新课标没有规定很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选择那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与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内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体育器材,自主地参与锻炼。在上课前,教师可以打破班级授课的固定形式,在学期初期集体上一次展示课,教师将各项目的特点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项目,自主参与锻炼。这样,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体育的教学效益也会大大提高。
从尊重个人选择出发,新课标对教学方法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意味着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自由选择新旧教学方法,可以从旧的教学法中吸取有益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改造,同时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重视体育文化的陶冶,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体育比赛的录像或与体育相关的电影,作些即兴的点评,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并加强学生现代体育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单个项目练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进行慢放和分解,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动作应该是怎么样的,明白哪些动作是必须做的,哪些技术环节又是可以变通的。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本身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而且可以使学生精准地去学习各技术环节。
2.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只是采取课堂传授的方式,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运动本身的快乐,很少有师生互动的空间。在新课标要求下的体育教学,教师应该参与到教学中,营造体育运动的气氛,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分享运动中的成功和失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运动精神。
3.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教学中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体现在课程选择和课程教学两个方面。在课程选择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尝试选择体育项目的机会,并通过体验项目来决定自己是否喜欢和适合该项目。这符合新课标强调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4.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某些知识领域存在不足,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请学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从而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与“依赖性”。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而是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
5.由“导师”型向“学友”型转变。我们虽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用专家的眼光审视、苛求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甘当学生的勇气,要用一颗爱心和宽容心去接纳每个学生,与学生共建课堂,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6.针对新课标和学科特点建立科学高效的多样化评价机制。事物是动态发展的,对人、事的评价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因此,在评价机制上,学校要打破传统固有的模式和标准,建立一种动态式的评价机制,让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动态式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树立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一种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我们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