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帆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目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尝试把体育课教学班分成以优秀生为核心的若干个教学小组,促使同学间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体育教学教学分组应用效果
1.前言
当前,高校扩大招生,随之上体育课的人数逐年增加,常规体育教学的效率也在下降。课堂分组普遍存在两个不足:其一,没考虑到教学班或教学小组这个系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的整体所产生的作用大于每个学生所产生的作用之和,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其二,忽略了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心理特点。为了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笔者特提出以下设计方案的研究。
2.新教学分组的设计
2.1新教学分组形式成立的条件
2.1.1教师必须了解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技术情况,并预先设计好分组方案。
2.1.2教学分组形式要在开学第一次课完成,并保持相对稳定。
2.1.3教学小组间的教学与学习内容必须一致,并应在不打乱固有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运用。
2.2新教学分组形式的设计设某班有学生40名,A1、A2、A3、A4为优秀生。要求每一组至少有一名优秀生,各小组人数最多相差一人。分组方式见图一。
教学班
A1、A5、A9、A13、A17、…A37―第一组A2、A6、A10、A14、A18、…A38―第二组A3、A7、A11、A15、A19、…A39―第三组A4、A8、A12、A16、A20、…A40―第四组
图一
在开学的第一次课上,按上述分组(图一)形式将教学班进行分组,并规定这种分组方式在本学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另外,教师要向各组学生肯定优秀生的成绩,确立优秀生的指导地位,即该小组的组长。同时也要提醒优秀生担负起指导和组织责任,因为同组同学的平时成绩也将作为他的平时成绩。当然,教师还可根据教学活动情况适时提出不同要求,确立同学间的关系。例如:规定全体学生必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先完成的小组可进行球类等感兴趣的活动。这样,他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关系:(1)优秀生积极帮助和指导其他同学;(2)同组内学生互相帮助,形成了以优秀生为核心的新的集体;(3)小组与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相互帮助。
3.新教学分组的应用效果调查
采用“里克特量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为湖北经济学院运动休闲教学班学生共计85名。统计结果见表1。
表1里克特量表
假设85名学生意见一致,可得出表2所示结果:
表2
把对85名学生的实际调查结果与上述假设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下列结论:(1)表1第1条“没有被其他教师利用过”的得分为118分,处于170和85之间,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方法比较新颖;(2)表1第2、3、4、5、6、7条均接近85分,说明多数学生认为其效果很好,加快了他们的学习速度;(3)表1第10、11、12、13、14条的得分多数在170和85之间,说明同学间能相互帮助,共同提高;(4)表1第16、17、18、19条说明学生感到了压力,如果不好好学习不仅影响自己,而且影响他人;(5)表1第20、21条说明这种方法并不比传统的分组方法差。
4.结语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班作为一个系统,它的结构决定了教与学的性质。固有教学形式的内部联系往往不够紧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班这个系统的效力。新的分组形式,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使同学之间产生了强有力的内部联系,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整体,能充分发挥教学班这个整体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通过教师提出特殊规定,教学小组构成了一个合格的小团体。每个团体有共同的特定的学习动机,即得到好分数,获得好成绩,取得短期利益,促使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从而能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新的教学分组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加快全班学生的学习速度。当然,从调查结果第8、9、15条和实际应用来看,这种分组方式对部分学生,特别是优秀生的作用并不明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解决。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