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娅琳
摘要: 本文概要分析了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成果与现状,指出了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并就如何切实培养我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脱节外语教学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直面接触与交往日趋频繁。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已在外语界达成共识。国家教育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已把跨文化交际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那么如何使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落实到实处、贯穿于外语教学全过程,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学者就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形成了一套跨文化交际研究体系。然而,作为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从外语教学这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我国的跨文化研究大多还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的探索,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似乎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日之功,需要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所学内容培养;需要一套系统的适合于教学的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材。离开这些,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将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笔者就这方面的一些思考提出来与同行探讨。
二、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概况分析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由外语教学界引入中国,研究的重点在于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涉及的有关文化的种种问题等。20多年来,我国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许多知名学者在引介和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为推进我国的跨文化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已有20余部专著、数千篇研究论文发表。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研究体系。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跨文化研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输入,轻输出;重学生,轻教师等倾向问题。我们的跨文化研究多是在理论上讨论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用性的教学教材很少。其次,我国的跨文化研究比较注重输入,忽视输出,这从我们的教材上可见一斑,教材里介绍洋文化的到处可见,而用英语介绍母语文化的几乎没有。外语是语言交际的工具,学外语不仅要懂得如何与外国人用外语成功交际,了解和吸收他们的文化,更要懂得如何用外语准确地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跨文化交际是平等的双向交流过程,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双方在比较中签别,在互动中发展。因此,应该输入输出并重。再次,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大多是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而忽视了教师这一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执行主体。也许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外语教师都已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其实并非如此。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及思想上不够重视,加之缺少这方面的实践,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所欠缺。试想没有高水准的教练如何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
三、切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切实全面培养我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
1.修订英语教学大纲,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尽管在我国的大中学校的英语教学大纲里都有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为英语教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大纲里并没有明确提及关于英语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教学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忽视母语文化教学,人们一味地强调目的语文化教学,单向地导入目的语文化,片面地理解和吸收目的语文化,却很少涉及母语文化,使母语文化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轻视和冲击。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被忽视状态,其结果是,很多英语学习者不会用英语描述解释自己的母语文化,以致不能有效地向异域介绍、宣传我国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屡屡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不能不说是我国多年来外语教学的偏差所致。从教学实践层次上分析,教师的教学大多是跟着大纲、跟着教材、跟着考试指挥棒走,要求什么,考什么,就教什么。因此,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有必要修订英语教学大纲,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从重视“目的语文化”转向重视“双向文化”,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习目的语文化知识,了解、学习和研究目的语文化,吸收和借鉴目的语文化的精华,还要促使他们确立文化平等意识,保持自己的民族身份,学会输出母语文化,让外族人了解母语文化的精髓。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对这两种文化的表达能力,使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跨文化教学。
2.改革外语教材内容,加大母语文化的含量。
我们学外语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外语与外国人交流,了解并吸收他们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用外语向外国人传播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课本是他们的学习英语的主教材。多年来我们的英语教材只注重对外国文化的介绍,却忽视了用英语去表达、介绍本国文化,造成师生在跨文化交际时这方面的缺憾。近年来为了使学生学得纯正英语,更有不少外语教材直接引进英美原版教材。学生学会了英语,也掌握了外国文化,却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显得底气不足。因为没有深厚的母语文化为依托,不能用英语把自己优秀的文化表达出来,我们何以进行成功的跨文化平等交流呢?何以让世界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中国人学英语应当包括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教材编纂者们应该重视为本国人学英语而编写教材,即编写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材,既有外国文化的输入,又有介绍本国特色文化的英文输入,如“素质教育”、“三个代表”、“实事求是”、“双百方针”、“一国两制”、“四书”、“五经”、“秀才”、“太极拳”、“叩头”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以及中国的传统节日、名胜古迹、文学名著、历史名人等。把本土文化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对中国的事情,学生耳闻目睹,十分熟悉,用英文谈论中国的事情,可以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当外语学习者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有了深刻、细微的认识,自然会产生敏感的文化意识。在学习目的语中,自然就增强了对语言的敏感力。这样的对比与分析可提高学生的双向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既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核,又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精华,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合格使者。
3.英语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理解双重文化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重点一直围绕考试棒转,从中考到高考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由于不在考试范围,导致教师思想不够重视,加上缺少这方面的教材及参考资料,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或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是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传授,而忽视了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文化教学的效果。实际上,从总体上讲,中国很多英语教师还不能说已经具备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我国多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上的偏差也导致我国的英语师资队伍在这方面的不足。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加强进修,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理解双重文化的能力,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外文化进行适当的比较,尤其是对一些词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独特的交际文化要作必要的解释和对比。如一些中外有特色的词如:龙、孔雀、蟋蟀、狗、牛等在中外文化中的不同寓意;中外一些节日的介绍,如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接、七夕节、中秋节、泼水节、重阳节,外国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以及一些中外都有的节日;还有中外跨文化语用对比、非言语交际对比等穿插在教学中。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用英语准确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在目前没有配套教学用书的情况下,英语教师自己要注意收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供教学之用。教师具备了这两方面的能力,并且确立了跨文化交际的平等意识,就能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平等观,重视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学会如何用英语传授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到既不排除异文化,妄自尊大,更不排除母语文化,妄自菲薄。
四、结语
英语学习是我国每个在校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必修课。在英语教学方面,专家们从理论上已提出了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明确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然而,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广大一线教师的具体操作。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一线教师由于课务繁重,加上精力、水平所限,不可能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编撰教材的工作,因此,一线教师迫切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配套教材。语言学家及外语教材教学的研发人员应花大气力研究如何实实在在地编写出供广大师生教学实践之用的有益于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用性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根治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失语症”现象;只有学贯中西,才能具有分辨能力,在处理中西文化冲突方面显现出博大的胸怀和高度的智慧;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失华夏文明大国的学习者风范,处处显示出中国学习者应该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试行).教高司函[2004]21号.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李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6]张哲.强化文化平等意识,改革外语教学教材内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