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生活走向物理,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晖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教育实践,就如何从生活走向物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物理探究式教学 从生活走向物理 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但无论学生探究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结果,都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它更能充分展现出学生各方面的智力特长,也便于多元评价的进行。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
  我们实行新课程标准已有数年。在此期间我学习了专家学者和同行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经验。结合工作心得,我认为当前物理教育者都能从容地开展物理探究式教学,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但是物理仍然和学生的生活存在距离,有时候是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和培养能力的大好机会,但教师因为没有大胆选择研究课题而将机会浪费,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何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呢?依据有关的生活实例,我大胆选择,积极鼓励,主要采用以下的方式:
  
  一、师生共探式
  
  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探究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起主导作用,决定探究的问题及其方向。它适于难度较大、涉及物理知识较多、综合性较强的生活问题。
  范例:比较不同材料隔声效果好坏。
  通常做法是:取相同的声源,用不同的材料阻隔,比较效果的不同。可以让学生课后边做边思考,如:
  1.是不是任何材料都能明显区分出隔声效果来?
  2.影响隔声效果的因素还有哪些?
  3.如何克服其它的因素?
  4.如何改进实验?
  
  二、教师导探式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学生必要的时候)。对于比较简单的探究问题我们常采用此探究方式。
  范例:“热”喷泉。
  在一个玻璃酒瓶内注入适量的水,然后用一个插有吸管(出口处较细为好)的橡皮塞把瓶盖塞紧。
  1.如果在瓶上倒些开水,请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2.猜想后,让学生操作验证,并进一步猜想喷泉的喷水效果(喷水高度、喷水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如瓶内水的多少、倒水温度的高低、瓶的导热性能等)
  3.再验证猜想,通过实验,改变水的质量、水的温度,以及容器等,如果迅速冷却会是什么样的呢?
  4.总结影响喷水效果的因素,综合解释喷泉喷水的原因。
  5.瓶中的水过多过少都不好,到底注入多少水时效果最好?建立物理模型,进行半定性半定量的推算。(约占瓶总体积的四分之一时)
  
  三、学生自探式
  
  它是由学生独立探究或学生间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当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后,学生便可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收集资料并加以推证,最后得出结论。它是学生从教师或他人那里整合内化的探究思想方法具体运用的体现,其课题可由教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自己发现。
  范例:淘气的“尿娃”。
  它是市场上卖的一种小玩具,一个陶瓷娃娃,下部开一个针孔大的小孔。玩时,先将它置于热水中,待冷却后取出,然后只需在其上部倒点热水(越热越好),他就会淘气地“尿”起来。为什么呢?里面有什么机关呢?有学生感到纳闷,于是便买了两个回家。经过一番观察、实验、探究,结果发现,“尿娃”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原来和“热喷泉”道理相似。
  
  四、学生再探式
  
  学生对已有的探究由于条件、知识水平或其它因素的限制未能搞清楚,或在原探究的基础上发现了新的问题、新方法,接着又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总结、反刍的结果,是前三种探究的补充和升华,是思维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是创新的源泉。通过再探可使学生知识系统化,思维拓展化,应用灵活化,探究明朗化。
  范例:浮沉子探微。
  对我提出的有关浮沉子的问题,学生由于好奇,回去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浮沉子。结果发现,浮沉子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下沉、上浮,为什么呢?有的认为受大瓶内气体多少的影响;有的认为受小瓶内封闭气体的多少影响;有的认为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并且还拿来亲自给大家演示、解释和分析。有的学生发现下沉、上浮都有其严格的条件,有的还提出数学假设进行推证,其中有个学生不但发现有的浮沉子超过某一深度不再上浮,而且推出了临界深度的表达式,并用图像描述了小瓶受合力与下降深度的关系。通过交流,学生感到收效极大,我也感到受益非浅。当然,有些观点是学生通过查资料获得的,但这并无指责之处,而正是探究所需要的。
  不管哪种生活探究方式,教师都要善于引导、启发、点拨,使学生能够捕捉生活中细微而灵敏的信息,从而发现问题,进而寻找途径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不但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具备处理综合信息的素养。另一方面探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而且不一定一次完成,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拓展空间。
  生活犹如物理探究学习的航母,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的素材,正像朱正元先生所言:“坛坛罐罐作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
  总而言之,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物理基础与技能并能灵活运用,是物理教学中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生活中的探究入手,是走向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新世纪物理教学“生活效益”的第一步。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从生活中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殿堂,就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