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校园网建设浅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訾 磊 成改委

  摘要: 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高职学院在校园网建设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学校信息化建设、营造数字化校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策略、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高职学院 校园网 建设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INTERNET的发展和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迅速壮大,全国已有四百多所高职院校建成校园网并接入CERNET。校园网的建设已成为高校实力与发展水平的标志。建设校园网要经过周密的论证、谨慎的决策和紧张的施工。许多教训是当一堆设备变成网络的时候,学校的满腔热情已冷却凝固;网建成了,问题也出现了:设计目标无法实现;应用软件缺乏,阻碍了设想实施;维护费用不堪承受,等等。这就需要在网络建设实施前确定明确的设计目标。
  1.设计目标
  (1)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校园网,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与国内、国际信息的快速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科研、管理事业的发展。
  (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通过改造原有图书检索系统,建设电子图书馆,提高校内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外图书资料,实现远程计算机图书检索和借阅。
  (3)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依托校园网,构建相应的交互式应用软件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后勤、档案等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实现统计监测网络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网上招生、网上人才招聘、学生网上求职等。
  (4)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建立基于网络的电子教学CAI课件开发、视频点播(VOD)、网上题库、答疑与作业批改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5)依托校园网、广域网开展远程教学。
  (6)创建学院网站,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让世界了解我们,提高学院的知名度。
  (7)为广大师生提供宽松、开放、易用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进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网络的最大效用。
  2.设计思想
  (1)系统性校园网建设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的规划、设计、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网络的使用、扩充等均以系统的眼光来看待。
  (2)先进性、实用性校园网的规划、设计尽可能地采用先进技术,同时也要兼顾技术的成熟性和实用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不考虑技术的先进性,无疑会形成建成不久即面临淘汰的局面。而一味追求先进,不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将存在巨大的风险。
  (3)开放性、发展性系统的规划、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有良好的兼容性,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与外界的沟通。
  (4)安全性系统具有多层次的安全控制手段、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防止受到黑客攻击和破坏。
  (5)易用性、可靠性系统要求设计简单,层次清晰,软、硬件设备性能优良,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可靠,易于维护。
  (6)经济性系统设计和资金投向合理,体现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7)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方案解析
  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主要包括两个内容:技术方案设计、应用信息系统资源建设。技术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结构化布线与设备选择、网络技术选型等;应用信息系统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内部信息资源建设、外部信息资源建设等。这里我们介绍网络技术选型。
  (1)目前的网络技术选型设计,在局域网建设中,比较流行的技术有快速以太网(100BASE-T)、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千兆位以太网(1000BASE-T)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校园网建设一般采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在实际构筑中采用三层结构。最下层到桌面为100Mb/s以太网;第二层为楼内各楼层到二级交换机,由100Mb/s的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构成;各楼到网络中心(即主干)为以光缆为介质的千兆位以太网。一级交换设备具有ATM端口,二级交换设备支持ATM端口模块,可以方便地向ATM网过渡。
  (2)内部信息资源建设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校长查询、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思教管理、教工管理、党务管理、工资管理、财产管理、档案管理、文件管理等,各模块的功能在此不作赘述。
  (3)外部信息资源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功能:INTERNET功能、远程访问功能、电子邮件功能、以多媒体方式介绍学校的功能、讨论和交流功能、信息发布功能。各项功能均可通过相应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在此亦不做详细描述。学校的网络化建设必然会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提供简单、有效、便捷的理想办公、教学环境。校园网一方面缩短了学校与外界的距离;另一方面,构建了以INTERNET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随着校园网建设的普及应用,学校最终将迎来科学管理和教学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傅秀斌.将E-learning进行到底.中国教育网络,2004,(6).
  [2]陈强,程昌品.校园网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思考.计算机教育,2004,(4).
  [3]张伟.还校园网应用本色.台州师专学报,20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