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红
在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们体会到:完整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和教师这对“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发展。数学的魅力感染和吸引着我们,我们也用数学的魅力去感召和熏陶学生,我们憧憬着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一、营造乐学氛围
1.以现代化的手段激发师生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动画及悦耳的声音,不仅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能激发教师教的兴趣。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学习,在成人眼里似乎没有多大的困难,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的障碍,而且学习过程常常显得有些单调。其中,给商定位及定商是学生感到最难以把握的。在计算题教学方面,多媒体似乎没有什么优势,但我们积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件,借助于多媒体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由于环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并且每个环节都配以音乐和“你真棒”的画外音,学生不仅感到兴趣盎然,而且轻松地突破了难题,取得了在黑板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师也感到了教的乐趣,提高了使用多媒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用新颖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数学教学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小学生天生就喜欢动手,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索。如教学“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时,设计让学生进行剪角、画角、找角、评角、创造角等一系列活动,能够使学生对“钝角、锐角”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之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的认识过程,充分突出了“做数学”的特点,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二、诱发创新精神
1.认真钻研教材,大胆突破教材。
课本有时并非是一课之本,教材本身只传递正确并有结论的事实,没有形成或有争论的开放性问题从不在教材上露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不仅要能不断突破以往经验的束缚,甚至有时要能突破教材的束缚。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尝试讨论、研究,不能硬让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思维轨道,这就是孔子的“导而弗迁”的本意所在。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的。
2.设计开放性练习。
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较大的思维空间。如教师让学生求出未标明任何条件的圆形纸片的面积。学生可以想出多种解法:(1)把圆形纸片对折,量出直径再求面积。(2)把圆形纸片对折两次,量出半径,再算出面积。(3)用圆规找出圆心,量出半径,再求面积。(4)用线量出周长,再求面积。这种开放的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全新意识,而且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3.提倡各抒己见,鼓励标新立异。
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课上,笔者把20以内进位加法的36张磁性卡片打乱了放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所有得数是11的算式,并按顺序排成一列。排完表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从中发现规律。学生有的说这些算式排起来像楼梯;有的说横着看,每一行加号前面的数是同一个数,加号后面的数越来越大;有的说竖着看,算式的个数越来越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孩子眼里的数学是一只奇妙的万花筒,总有新的发现引领着他们,令他们惊讶,让他们激动。
三、开发学习潜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教师应以一种赏识的心态去教,让学生以一种成功的心态去学,从而有效地激活师生双方的身心潜力,使教和学都富有激情。
1.在问题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执教“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时,新授和巩固练习已经完成,笔者和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小结后,问:“学了‘面积单位的认识’以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我想知道有没有比平方厘米更小的面积单位?”“有没有最大的面积单位?”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孩子们认真思考的结果,这些问题不必也不可能当堂解决,重要的是:孩子们思考了,并正在思考着,在进行一种有价值的建构,其间的点点滴滴由于闪烁着智慧之光而显得弥足珍贵,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在问题解决中,发现自我。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让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数学的价值,能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以发挥。如:三(1)班共32人,双休日到公园划船,每条大船24元,限坐6人,每条小船20元,限坐4人,你认为怎样租船合理。这样一道三年级的能力训练题,给出的条件较多,内涵很丰富,学生一开始有些无从下手,笔者就让学生反复读题,学生的思路逐渐明确了一些,笔者启发学生:这里的“合理”是什么意思?生:这里的合理就是最省钱。那怎样租船最省钱呢?学生经过分析和比较,得出方案: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24×4+20×2=136(元)。显然这些安排是合理的,不仅渗透了最优化的数学思想,而且反映出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头脑。
让笔者大开眼界的是,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成年人的框框套住,他们能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自己的方案,让人切实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
四、唤起学生美感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而几何图形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将几何知识与生活中的物体结合起来,便于学生掌握,激发学生的美感。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笔者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描绘一个场景:一辆汽车在大路上飞驰,蝴蝶飞舞小鸟歌唱。一会儿车子开到天安门城楼前,笔者边描述,边贴出汽车标志、树、小鸟、蝴蝶、天安门城楼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在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播放录像,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向日葵、七星瓢虫、中国结、剪纸等画面。学生欣赏着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物体,不仅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对称美,而且培养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自身独特的魅力能让教师在激情和享受中教,让学生在欢乐和入迷中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努力让课堂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焕发其应有的生命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