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让古诗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短短几句,韵味悠长。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那么,如何让古诗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呢?【关键词】古诗教学;诗情画意;引导【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30-01一、读古诗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育家商友敬先生也在他的《语文教育退思录》中有专门论述,他说:“文章的精华全在字句之间。字句之间有生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都不会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上活起来,并进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可见三分文章七分读,于古于今熟读精思都不失为学习之法。古诗是文言文,言简意赅,格律限制,平仄相间,讲究押韵。而且,古人作诗喜欢用典,经常用省略句、倒装句、紧缩句,跳跃性大。学生在感知语言上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读诗。我们可以从读入手,读诗,是要学生准确接受诗文的书面信号,首先要要求学生咬准字的读音,体会诗的停顿,把诗读通。怎么读?出声的读,朗读、诵读。读诗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学习一首好的古诗,不仅使学生弄懂字面的意思,了解其主要内容,更要借读诗来创造“入境”的条件。在课堂里,可采用范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赛读等不同形式进行读诗。这样不仅读的量大、面广、层次分明,而且充分地发挥了读的功能。学生通过读诗结合注解感知诗意,远远比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要好得多。二、吟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中国古诗特有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吟诵,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吟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诗歌的节奏感比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诗人心情轻松,则节奏明快;诗人心情哀伤,则节奏低沉;诗人心情激昂,则节奏急促,诗人心情平静,则节奏舒缓……只要抓住诗眼,就把握了这首诗的灵魂。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诵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想象诗人临终前与家人诀别的悲壮场面:诗人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家人全都围在诗人身边守候着,诗人突然伸出干瘦的手,在空中无力的抓着,儿子伤心的握住父亲的手,想听父亲最后的嘱咐。诗人在临终念念不忘的却是:“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国家统一的事情告诉我……”。渐渐地,学生跟着录音低声吟诵,不知不觉中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师事先准备好哀伤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就自然而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三、画古诗常言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密不可分,小学所选的古诗,有许多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你看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句句言景,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色彩绚丽,远近高低相映成趣,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多么赏心悦目。诗的意境、画的神韵相辅相成,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学到田园诗、写景诗时,有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动手画诗,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在脑海中展示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用笔画下来。只要孩子们喜欢,铅笔画、水彩画、国画、素描都可以。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画,只要孩子们能展现诗的意境就好。孩子们把自己在阅读中理解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画下来,他们就会充分享受到学习古诗的快乐。就好像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将初夏的明媚风光展示得淋漓尽致,情趣盎然。孩子们只要一边吟诗一边动手画小池、蜻蜓、荷花,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那生机盎然的画面,感受到诗人融入字里行间对初夏深切的喜爱之情。四、写古诗古诗语言精练,行文短小,留有许多的“空白地带”,这就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想象的空间。教师还可以把诗歌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在我们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就安排有这样的训练,要求学生描绘诗歌展现的美丽景象。这就要求孩子们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去展现诗中的美好意境。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做个示范,扩写或改写古诗,让孩子们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写,例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在一个静谧的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水天一色。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千里洞庭就好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在皎洁的月光下,诗人远远望去,只见洞庭湖愈显清澈,湖中的君山愈显青翠,山水浑然一体,如同一只剔透的银盘中放了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教师先进行引导,教给孩子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把诗人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样不但升华了学生对诗人感情的理解,更给了学生一次难得的练笔机会,何乐而不为?总之,古诗是中国文学宝库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些无价的瑰宝,该被我们重视,该被我们的孩子铭记。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使学生真正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让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学生心中永远沉淀。参考文献[1]章美云.巧用多媒体,让古诗教学充满“诗情画意”[J].江西教育,2012(30):48.[2]陈春燕.让古诗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谈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03):33-35.作者简介:孟远灿(1976.4-),男,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笛口小学,小高,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