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绘画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 蕾

  摘要: 课堂优化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本文作者就如何优化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绘画创新能力发表一些个人的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 课堂的优化 新课标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什么是课堂的优化呢?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笔者就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绘画创新能力发表一些个人的思考和看法。
  1.优化课堂教学指向,以利于学生创新
  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这次课改促使人们对以往的教育观进行反思和置疑。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才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不让课改成为一句空口号。
  1.1用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
  在新课程小学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教室壁报的编排设计”是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对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等等。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如:《走近大自然》是一年级造型、表现的一节课,课中已提供了一些图片。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仅靠书本上的图片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搜集资料,利用多媒体现代化工具,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与作品面对面地接触,直接与作品对话,直接体验。
  1.2《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目标强调张扬学生的个性。
  “培养美术兴趣,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法,在运用美术媒体的过程中体会表现的乐趣;培养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了解人类美术遗产,扩大文化视野,培养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上述三点不仅是新的美术教育的整体目标,还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使学生学会获取,培养学生的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比如《小鸟找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我的太阳》,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王国的太阳,他们在绘画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人们常说,课堂是教师永远的情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学是情感的交融,是生命的交往。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更要给课堂画上绚丽的“色彩”,注入生命的“活力”。我们要立足于生活,超越课堂,让学生亲身、亲心、亲历学习。
  2.1变“灌输”为“交流”的教学手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即变“灌输”为“交流”,让学生去交流、去探求、去发现。所谓交流,意味着交流双方彼此敝开心扉,相互接纳,学生可以与心灵交流,可以与作品交流,可以与他人交流。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不必等着教师的传授、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例如:《染色图案》一课,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学效果就会一般。我经过反复的琢磨和设计,分别染制了小花伞(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黑板上挂两幅范作染色图案,我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交流联系起来,从而引发学生联想。提问一:“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案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提问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能不能用它设计一两件服饰?”通过探讨、交流,孩子们生出了想象的翅膀,诱发了学生从探索到联想设计的欲望。可以说天有多宽,想象的天地就有多宽。
  2.2变“简单划一评价”为“鼓励性评价”,激励学生创新。
  所谓鼓励性评价,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去教师用统一标准简单划一地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往往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它压抑了一大批本来可以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教师在评点学生习作时,常用“你今天画得多棒!”“只要你在那儿稍改一下就更美了!”“老师为你画得那么好真高兴呀!”……会极大地增进学生学习信心。实践证明,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有利于为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提供机会;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各层次的学生都向高一层次前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充满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应激起学生的情感,放飞学生的心灵,“用我心画我画,用我情表我意”,产生一定的课堂情感效应,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让他们实现最自由、最幸福、充满激情的学习旅程。
  3.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激励学生学习创新的源泉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只能是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学活动的能力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创新教学意识。这是美术教师的首要道德素质,也是教师素质中极为重要的精神要素。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创造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大的作用。如:在《手提包》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小朋友去商场里逛一逛、大街上走一走”导入,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我把学生引入“热闹的街市”中。“你们看,商场货架上的手提包(我事先的范画)可真多,可真美。你能分别给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下这些包的形状和图案吗?”学生认真观察后,分别介绍了每种包的外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梯形……)。然后我又说:“我们今天逛街的收获可不小啊!”由学生小结:我们认识了各种包,有不同形状、不同花纹。接着,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设计出其它形状的包吗?”这样的课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的热情。所以,美术教师在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使学生乘胜进步,提高创新能力。
  未来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变化的、速率更快的社会,是一个以信息流动、资源流动和人才流动为特征的大流动的社会。这种社会特征要求人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之相适应。新的形势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作出种种的思考和应对。当前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成人、成材。笔者不揣简陋,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以求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以便更深入、准确地把握相关问题,推动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王大根.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
  [3]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体音美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