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及其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玉飞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全班的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学习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积极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而采取适当行动的教学活动。其实质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教学方式注重方法,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取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的正确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目的和作用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其强调不论是求学者还是治学者都必须会思考和质疑,任何人没有疑问或思考就不会有所成就。“疑”和“思”是一种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学”必须建筑在“思”的基础上,而“思”又必须依赖于“疑”,由此可见“疑”的重要作用。故明代大学者陈献章对此说得更为明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真可谓是至理名言。这是因为,“疑”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去分析、探求“问题”,以至于最后解决“问题”。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知识,重点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设法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故叶圣陶老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成功地创设教育情景,进而合理设疑、不断激疑、连续质疑、科学释疑,既满足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探究动机,不断给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契机,使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进而去主动学习,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合理地设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模式
  
  小学数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常言:“教无定法。”探究式学习更是如此。模式不等同于模式化,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决定了模式只是个可操作性的参考框架,起一种参照作用。如果只是呆板地去执行模式,教育方式中的探究精神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只能是空谈。因此,数学课堂应有所创新,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定是丰富多彩的、是生动活泼的。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关系密切,如:算一算家中一年的存款利率是多少?这个月你用了多少钱?妈妈今年48岁,儿子年龄是妈妈的1/2,儿子今年多少岁?……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将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应用到探究式学习当中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学数学真有用”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措施
  
  1.创设具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焦点在集中到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来,促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这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既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全面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积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可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设问:沿着40米长的道路两边每4米植一棵树和沿着边长10米的正方形池塘边每4米植一棵树各需要多少棵树苗?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为学生思考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能引起其比较性思考,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然后分别作答,从而使其对教学内容真正地掌握和全面地理解。
  2.精心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1)教师的备课要以关注学生为宗旨。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备课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准备,而不重视学习的主体――学生,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取知识,所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非常重要。从这一认识出发,教师在完成教案的同时,应仔细分析学生情况,针对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学案”。其包括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的主要内容、需要准备的学习材料、学习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教师的期望等。其中有些栏目要根据学生实际,做到因人而异。例如:预期的学习目标要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设定,使其有变化。其他栏目则由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填写:学习的收获、存存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栏目主要为下面的教学法反馈与矫正提供有关信息。这一教案的实施,能使教师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
  (2)及时进行教学小结。每堂课的教学小结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进行反思、反馈及矫正,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小结应有一张反思卡进行记录。探究式教学中如何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更好地符合探究式学习的要求,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尽可能做到一课一思,认真填写反思卡。反思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选取的探究方法在实施后的得与失、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能举出实例)、教学中印象最深的事件、个案学生的记录、下节课的打算等。反思能为下一步的调整提供条件,同时,这样的反思活动能促使教师彼此间对话与交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实施学生谈话制,教师要制订好谈话的目的,设计好谈话的内容,根据目的的定向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座谈,记录学生的反映,并写下教师的座谈体会。教师根据以上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办法,使教与学的活动尽可能地达到预定的理想目标。
  3.设计教学疑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设疑的主要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既要注意设疑的探究性,即能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去探求与解决问题,同时又要重视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自己去释疑和解疑,以掌握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重在教给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里程应用题”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与小红家同住在一个地方,离学校3公里,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到学校要10分钟时间;小红步行去学校,每分钟行100米,问小红每次去学校至少要比小明提前多少时间?如果小红先步行出发10分钟后小明再骑车出发,应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追上小红?对前问,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学生先计算出小红到学校需要的时间,然后再计算出两人的时间差。对后问,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问的是追上点离学校的距离,而不是追上点离家的距离,但又必须选计算出追上点离家的距离。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的启发和精心点拨、引导,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合理地通过设疑、质疑、激疑、释疑,来使学生形成主动质疑的自觉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