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应用题教学策略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海芹

  摘要: 本文针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着重从五个方面提出思考策略:准确把握教学文本;认真分析数量关系;重视直观手段教学;尝试合作交流探究;辩证继承优良传统。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策略
  
  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教师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部打包封存,重起炉灶,重形式、轻实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1.准确把握教学文本
  新课程教材把应用题分散编排,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下的应用题又有不同的编排意图。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三年级的“平均数”是编排在“统计”这一节,作为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改变传统的平均数教学的模式化的要求,不再片面强调“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而是强调平均数的应用价值,体现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说对“本届国家青年男子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2米,最高的队员苏伟身高2.12米。姚明04―05赛季平均每场得分18.5分,05―06赛季平均每场得分21.8分。……”的理解,特别是“姚明04―05赛季平均每场得分18.5分,05―06赛季平均每场得分21.8分”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姚明并不是每场都得18.5分或21.8分;姚明今年的平均成绩比去年好,球越打越好了。教师适时指出:姚明今年的平均成绩比去年好,这个“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通过对不同的生活事例的解释,可让学生感悟“平均数”,利用探究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现代教育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例:某饲养专业户养黑兔800只,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只数的3倍还多10只,这个饲养专业户共养兔多少只?这道题存在两个数量关系:(1)专业户共养兔=白兔+黑兔;(2)白兔=黑兔×3+10。找出这两个数量关系,对号入座,题目就很容易解答了。为了防止学生一遇到叙述稍有变化的题目时就发生错误,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
  3.重视直观手段教学
  3.1画线段图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画线段图不仅是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还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中,通过线段对比,结果就十分明显。
  3.2利用电教手段
  运用投影手段讲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可把应用题中所叙述的情境形象直观地演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架起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顺利地理解应用题中教学术语和数量关系。如在“行程应用题”教学中,利用投影演示: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相遇时间,求速度,以及已知总路程及各自的速度,求相遇时间。这些题目均可用投影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演示,学生既理解了一些教学术语,又理解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了列式根据。
  4.尝试合作交流探究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学校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解题设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有不同的解决方式,相互之间受到有益的启发。通过讨论还能披露谬误,及时纠正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偏差,使学生既知道不同的解题思路、策略,又进一步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5.辩证继承优良传统
  反思应用题教学,传统应用题教学有许多值得继承的亮点:强调学生认真审题,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在传统应用题教学中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采用对应的思想方法、比较、逆向思考、变式等,都是值得继承的。当然,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也存在的不少问题。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过分地迷信教材,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课堂教学环节固定,往往是单向的静听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竞争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问题设计缺乏思考价值,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因此,我们应该地辩证继承优良的应用题教学传统。
  总之,“应用题”这种题型不可能从小学数学中消亡,教师更不应该不敢提“应用题”这一名称。教学改革时至今日,我们应不断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对应用题教学的要求,反思小学数学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优缺点和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问题,从而结合教学实例提出适合应用题教学的新策略。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袁中学,冯明才主编.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探索.白山出版社,2000.10,第一版.
  [4]波利亚.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