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 俊
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部位、类型和容易产生运动损伤的项目及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以寻求一些特点和规律,为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及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大学生 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运动过程中人体所发生的损伤。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而运动损伤现象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危害,不但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会给受伤者及其他同学带来心理上难以消除的阴影,从而挫伤学生们学习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给体育教学及体育运动的开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1]。然而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据报道就全世界范围来说,每年耗费在体育运动损伤治疗恢复的费用高达10亿美元之多,因此积极预防各种运动损伤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故此,本文就高职院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类型、部位和易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项目、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试图了解和寻求高职院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特征和规律,增进大家对运动损伤的了解和预防,以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及南通职业大学在校部分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上网查阅有关运动损伤相关文章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就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损伤的原因、损伤的部位和致伤项目及类型等问题设计问卷。问卷的发放是通过各个专业的辅导员教师发给学生(发生过运动损伤的学生),并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共发放问卷512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达95.51%。
1.2.3 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
调查显示学生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中,课堂教学时发生的运动损伤的情况较少。说明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不易发生运动损伤,但教师在体育教学时还需要多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宣传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同时通过调查还发现学生的运动损伤多发生在冬季。这个时期天气寒冷,气温较低,肌肉、肌腱及韧带的弹力及伸展性都会降低,肌肉的粘滞性亦增加,使得关节活动的范围减小,各器官的机能动员比较慢,学生在运动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运动损伤。夏季学生放暑假,再加上气温较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很少,所以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比较少。
2.2 运动损伤的部位
从上表1可以看出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大部分是在下肢,下肢发生运动损伤的达26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3.78%,尤其是踝部和膝部。踝关节的结构是滑车关节,当关节跖屈时,稳固性相对降低,内侧副韧带比外侧副韧带要坚实,如果在运动中由于场地不平或重心落地不稳,就容易发生踝关节内翻,外侧副韧带拉伤。上肢受伤的人数达182人,占调查总数的 37.22%。上肢的肩部容易受到损伤,主要是由于肩关节的构造比较复杂,肱骨头又大又圆,而肩胛盂浅而小,关节囊又松驰,如果肩部肌内不发达,技术动作不正确,肩部运动超过一定的生理限度,就容易造成肩关节损伤。
2.3 运动损伤的项目
从上表2可以看出学生在大球类项目运动发生运动损伤最多,这是由于大球类项目是学生较喜欢的运动项目,开展较为普及。再加上它们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竞争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参加锻炼的人数多,损伤发生的也多,达到198人,占调查总数的40.49%。其次,是田径项目达135人,占总数的27.1%,这与田径项目的特点有直接关系。田径项目多为“爆发式”用力,如果肌肉的力量不足,或伸展性不好,承受不了“爆发式”收缩的负荷就会造成损伤。相对来说武术、体操(含健美操)项目受伤的人数偏少,这一方面与项目的开展情况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的兴趣有一定的关系。
2.4 运动损伤的类型
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运动损伤大多数是闭合性软组织急性损伤,多为皮肉损伤,其中最多的是肌肉拉伤,有186人,占损伤总数的38.04%。拉伤发生在田径等较为激烈的项目中,是由于“突然性”用力或“强迫性”伸展而引起的。其次是挫伤,有119人,占损伤总数的24.34%。在挫伤中又以运动时的互相冲撞,踢、踩伤常见,较多发生在篮球、足球等身体对抗性强的项目中。
2.5 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2.5.1 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学生的防伤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对教师反复提醒的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运动项目及动作没引起足够的注意,又不认真观看正确的动作示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在课后参加体育活动时运动损伤增多。同时有些学生即使意识到了易受损伤,也因自我保护能力差,自我保护的方法不当,不会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而导致运动中损伤。
2.5.2 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于能使机体逐步地进入运动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各种预备练习,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活动和各功能活动的兴奋性,提高全身的物质代谢水平,加强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降低肌肉的粘滞性,以适应机体运动的需要。对预防肌肉拉伤、关节扭伤,以及因心跳过快而引起的心慌、恶心、呕吐、头昏等有重要作用。
2.5.3 动作技术不规范。
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是建立在专项身体素质基础上的、动力定型的一系列动作的组合[2]。而有的学生在运动时技术动作不熟练、不规范,或违反运动规则,甚至盲目追求高难度技术,违反了身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运动的力学原理,不仅易造成自我损伤,而且还容易造成其它学生的损伤。
2.5.4运动场地器材不良。
场地、器材是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条件。如果场地高低不平,器材布置的不合理,不符合项目要求,那么,运动损伤在所难免。个别学校场地器材不足,临时启用简易的场地与器材,使学生在运动时因场地不平、过硬、过滑或缺乏维修而造成损伤。
3 结论
3.1学生的运动损伤多发生在冬季,课外活动时,尤其是在身体对抗性强的大球类项目中;其次是“爆发式”用力的田径项目中。
3.2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大部分是在下肢,尤其是下肢的踝部和膝部;其次是上肢的肩部。这与这些部位的本身构造有关,还与这些部位承载的负荷较大有关。
3.3学生的运动损伤,大多数是闭合性软组织急性损伤。多为皮肉的拉伤、挫伤或擦伤。
3.4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准备活动不充分、不认真或根本不做准备活动;其次是动作技术不规范,也有些是由于运动场地器材不良而造成了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方云.普通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及防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2):52-53.
[2]黄建文,张素霞.高校学生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J].体育函授通讯,2001,17(2):3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