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顺清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学领域中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活动;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的讲解、轻教法的改进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师的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开展了第八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即“改变那种一切教育活动均以升学考试中以取得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力推行以按教育规律办事,实施以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部分的中学英语教学,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成主动、积极的学习呢?这是中学英语教师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摆在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是英语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理所当然地成为每个英语教师探索研究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呢?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首先应该解决教师思想观念更新的问题。
  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而英语是学生认识、学习及掌握的对象,是客体。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当成英语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地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整个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一遍一遍地讲,而学生则在下面一次又一次地机械重复。下课铃一响,似乎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这实际上是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而现在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充当“指挥家”或“导演”,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体会到主动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决定了一切,学生依赖于教师,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遭到埋没。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我们应当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众所周知,学语言的关键是在于实践,英语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舍得花时间,舍得让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里多练习、多实践。
  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必须为全体学生着想,在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同时,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总之,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参与作用。
  其次,作为教师,应当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和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态度可以左右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学生就会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就会保持积极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成绩。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自终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所设计的活动中来,让其尽量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编排新的对话,增加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
  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活动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语言实际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具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多功能语言室上课的机会,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或者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师生间进行对话、同学间进行操练。这样做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在英语课堂内的主动参与性,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所学语言的机会。
  总之,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所学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索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使他们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充分发展个性,使其知识、能力、个性和目标统一起来,实现个体素质的提高,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高度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