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更需要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 文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网络信息的时代,时代的发展促使世界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习问题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试行与进一步开展,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主张学生主动建构自我知识框架的音乐教育理念进入中小学音乐教师关注、学习、研究并加以运用的知识领域。而“探究性学习”这种在新理念引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也进入了中小学的音乐课堂,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之中。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中小学音乐教学 学习方式
所谓探究性学习即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一定的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探索活动,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自我成长。在中小学音乐的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下自主地认识音乐、理解音乐并学习音乐,重视学生自身对于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与创新,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各方面获得自主的提高。
那么,为什么在音乐教学中要坚持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必要的分析。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历史依据
首先,大教育家杜威是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而探究性学习适应了中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符合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的。其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过程本身包含有积极的意义,而不是消极的。一个人要使现有的知识成为他自己的知识,他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动”,经过构成模式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探究发现的能力,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技能的过程。再次,后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思维的建构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
二、探究性学习方式符合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
21世纪是一个变革、发展、创新、充满契机同时又充满挑战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这个时代成为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进步的进步使各国更加关注知识与创新,拥有知识就意味着拥有财富,把握创造就意味着掌握了发展的动力和自己的命运,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充满个性与活力的个体。于是,学习方式的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又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治实力。现代世界教育改革注重学习过程中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关注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在国际竞争中拥有自己的市场、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脚跟,只有抓住教育这根主线,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探索精神的现代化人才,才能带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探究性学习方式符合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习应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享受,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热爱学习是人的生命本性,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性活动。人类处于生物发展的最高阶段,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会或个人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既要传承文明又要开拓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学习不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项创新性、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其学习方式也应该是采取一种创新、探索、研究的方式。
四、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以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为基础。过去旧大纲中的音乐教育理念一直没有理清与德育目标的关系,忽视了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音乐课染上政治说教的色彩,教学方式无从灵活,学习方式也必然以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为主。新世纪初,国家教育部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在充分体现音乐教育特性的同时,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所以,音乐学习的学习方式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式改变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探究性、创新性的一种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所施行的是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单纯地教,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育背后所隐含的假设是,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任务是把头脑中储存的知识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把知识储存到自己的大脑中。音乐教学也是如此,音乐教师用传授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能力水平不仅得不到相应的提高,还会受到压抑。
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音乐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与掌握,强调知识与技能,冷落了发现与探究,忽视了情感与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音乐变为仅仅是接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音乐知识和技能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练,这样传统的音乐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侵蚀。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总之,由于现代音乐教育所处的时代的特征,所面临的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等因素,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的改变是必然的结果。探究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求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随着现代教育对于个人主体性、能动性与独立性的进一步关注,探究性学习必将成为现代音乐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其对于音乐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