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有效设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益霞
摘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精心构思、巧妙运用课堂设问。
关键词: 课堂 设问 激发 思维
在实施素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许多教师所探索的问题,而运用课堂设问是有效的途径。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已不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教师应当精心构思、巧妙运用课堂设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维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数学课堂问题情景,问题情景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在数学问题情景中,新的知识接受与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系统存在着认知冲突,这种冲突能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从而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定义”教学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多边形实物接触较多,小学里又学习过多边形的一些知识,对多边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多边形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先让学生说一些多边形的特征,然后再问:“到底什么是多边形?”学生很难回答上来。这时学生对“多边形”的定义产生了迫切想知道的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此外,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还可采用多种方法。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演示过程后,用兴奋的思维去努力探索问题;如谬误幽默法,让学生体验某个谬误的可笑后,在幽默中去反思追索其中的原因所在;如角色转换法,让学生把自己设想成一个实际操作的角色,在实践中碰到某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而去探索思考。
如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静态转化成动态,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
二、紧扣课题设问,诱发创新思维
一个教师在引出本节课所要坚守的知识和方法后,必须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有必要抓住其中一些关键内容来设计问题。
例如:九年级复习课,内容是《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在上课前精心设计了6个问题:
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怎么判断?
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怎么判断?
③圆上一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如何计算?
④如何求过圆内一点最大(小)的弦长?
⑤圆的弦长、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三者关系怎样?
⑥当圆与圆相交时公共弦长如何求?
师生整堂课始终围绕这6个问题展开讨论,气氛热烈,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收获颇丰。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调动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问题争论,激发创新潜能
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但怎样保持思维的积极性而使其不中断呢?质疑和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必须巧妙设问,引起思考和争论,然后适时引导,使问题教学形式由传授变为探究。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异议争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逐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消除疑虑,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分析,学会交流,学会合作。问题讨论是教与学的深化过程,是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过程,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在讨论中,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独创的、新颖的见解。通过问题的讨论,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巧用设问语言,催化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竞争,如:“看谁最先想出来?”“看谁说得最好?”“看谁做得最好?”“看谁想得比他们更好?”“比比谁最聪明?”“看哪一组准确率最高?”等等。在教学时,当一名学生答出了教师的提问,教师若马上终止其他讨论,学生的思维单一,思维是“平面型”的,没有立体拓展能力。现代教学是要培养自主思考、思维活跃的创造型人才。在数学课堂提问中要贯彻这一思想,有效的方法是在学生得出问题的一个解答方法后,教师紧跟着提出:“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吗?”这样能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想象,使课堂教学向纵向发展,使学生的思维由“常规型”向“创新型”发展。
五、面向全体设问,激活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适生、适时、适量、适度。课堂提问既要立足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又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实际。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努力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提问的数量要具体分析、周密计划,教师既不能满堂问,也不能满堂灌。我们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教师的点拨下,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设问时注意抓住两点:一是每提出一个问题都细心地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从学生的思考动态中获取信息。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把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组织起来。如果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回答,教师不应急于做出结论,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思考的时间。二是要关心中后生的思维活动,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外,还要鼓励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只要中后生对自己学习建立了自信,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是非常可贵的思维火花,也是体现到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运用课堂设问,精心构思,巧妙设问,会使学生自觉进入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因此,通过课堂问题教学,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思维品质和善于创新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真正的、全面的、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子平.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3.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