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流行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淼

  摘要: 流行音乐以其自身的特点,在现今的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地位,它以贴近生话、通俗易懂、引领时尚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的空间。本文就流行音乐的影响力、文化特征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论述了在高师增设流行音乐专业或课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 流行音乐 高师音乐教育 课程设置
  
  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宝藏中一个瑰丽的明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当今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拓展着以传统音乐为主的教学模式。高师音乐教育是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音乐教育。当今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已形成了音乐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还属于一个新的学科,也是一个全新的音乐教育领地,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在一些音乐艺术院校开设了少部分专业,因此在高师开设流行音乐范畴的课程是具有挑战性的。
  
  1.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国家教育部的倡导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高校陆续开设了艺术类的课程,音乐方面有“音乐欣赏”、“音乐简史”、“基础乐理”、“合唱与指挥”等课程,使普通学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活跃了校园艺术气氛。但多数课程内容仍脱离不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以西方古典音乐和民族传统音乐为主,还有中国音乐史、中国民歌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等。诚然,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千百年沉淀下来的音乐精华,是老一代教育家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但是我们发现,音乐类的课程开设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愿上传统的音乐课。我认为造成目前这种情况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讲解乐理知识,介绍音乐家及欣赏经典音乐作品等,忽视了音乐的艺术特点,把学生视为呆板书本知识的载体,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体的发展;二是现代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人们的欣赏趣味有深刻的影响,并具有导向性,如电台、电视台的流行金曲榜、热线点歌、娱乐节目等,加之对流行歌星铺天盖地的宣传和长篇累版的报道,以及“歌迷会”、“发烧友”等活动,如此大的社会音乐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形成了一个包围圈;三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今天,生产和生活的节奏都在加快,流行音乐以其“简中一”的特征展示了强大的社会适应性,在新的生产力水平推动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这些因素使原有的以古典音乐启发学生创造力的初衷打了折扣。
  
  2.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影响广泛
  
  流行音乐作为世界三大音乐种类之一,它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它能被最广大的群众所接受、认同和喜爱,它能深入到高雅、严肃的音乐所无法探入的角落,它能以最简洁的音乐形式表达复杂的人类情感”。人们在忙碌之后的闲暇时光大都选择倾听流行音乐来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心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愉悦。它的娱乐性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充分的伸展,当我们走在街上,走进酒吧、歌舞厅及各种娱乐场所,流行音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由于其强烈的商业性商品性,流行音乐已成为众多行业垂青的焦点,它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影视音乐的领域,而且在更深层次上以它的特性影响着影视音乐的创作。我国第一部自己创作的具有迪斯尼动画特质的动画片《宝莲灯》,投入大量的资金聘请港台流行巨星来演唱为其度身定制的主题曲,以期扩大该片的影响力。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无论是《泰坦尼克号》还是《卧虎藏龙》,在其庞大的交响性音乐之上总不能缺少流行音乐歌手的加盟,它的点缀犹如深夜暗香突袭的昙花那么清爽,又像深渊中绽开的小野花那样令人感动,电影获得成功它们功不可没。正是由于流行音乐的广泛影响和号召力,许多的学院派的、专业的作曲家如谷建芬、三宝、张宏光等也投入到它的创作中。作为培养音乐师资的高等师范对它的影响力却熟视无睹,在专业设置上是屈指可数或者是一片空白,这势必和高师的培养目标相违背,势必引起人们对高师全面素质教育的误解。
  
  3.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与高师培养对象相吻合
  
  作为流行音乐,它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更多的是从个体出发,满足个体情感的要求,更多地强调感官的刺激功能和娱乐功能,一般以平民或亚文化群体为其接受消费主体,更容易成为青少年群体上行为认同的重要文化标志。因此流行音乐的创作大多表现出青少年的文化心态,迎合青少年的欣赏品位。作为高师培养的对象,作为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流行音乐范畴的教育正是符合了兴趣教育的轨迹,如果我们的教育无视他们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倾向,那将是失败的。当年,任贤齐的一曲《心太软》红遍大江南北,风华正茂的“学院派们”还不是在步履匆匆中口口声声地吟唱“我只是心太软,心太软……”?作为钢琴系的主修生们不也是忙里偷闲地过一把理查德的情调钢琴之瘾?所以,“让流行音乐进入高师音乐教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流行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将促进高师未来教育的发展
  
  流行音乐教育应该是具有独立性的学科体系,它应该与传统的古典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教育比肩而立,而不是作为某学科的附属或附庸。目前,热门专业的设置越来越成为高师进行学科建设、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的优先考虑。在音乐方面,社会办学已经走在高师的前面。很多当红的艺人以个人的名义投资办学,专门培养流行音乐人才,大量的青少年被深深地吸引,纷纷报考。这无疑给了高师教育改革一个很好的提示。高师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更多地面向社会。在就业渠道多样化的今天,高师培养的学生并不一定都会从事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主动或被动)。挖掘他们的潜力,扩大知识面的广度,将会使他们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更好地把握好机遇,释放自己的能量,立于不败之地。曾经有一位高师学生在钢琴家赵晓声的钢琴讲座之后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学习已经非常的刻苦,但钢琴的进展很不尽如人意,常常很苦恼。赵晓声这样回答:不要期望你能成为一个钢琴家,那样是不现实的,经过刻苦的练习进入钢琴的世界,成为一个钢琴的爱好者、演奏者或欣赏者不也很好吗?或者能成为钢琴普及的使者和音乐的传播者,那也是值得庆幸和骄傲的事情啊!如将来我们可以在酒吧等娱乐场所来演奏,与大家共同分享音乐,不也是很好的一件事吗?这也是赵晓声给高师学生的准确的定位。如果高师的学生能在步入社会之前,熟练掌握这种大众化的音乐形式,这无疑将为他们成功择业增加一道保险。
  作为一门学科,流行音乐的学科理念应该是:遵循时代需要,培养音乐人才。“时代”是流行音乐的关键词,流行音乐对时代性的强调会给传统艺术教育带来积极的影响。流行音乐在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学校音乐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主动与社会音乐环境联手,不能一味地排斥严肃音乐以外的其他音乐元素,应尽量弥补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严重脱节的现象,形成合理有效的,能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模式。
  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中增设流行音乐课程,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而且能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力,从而必将对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鹏.流行音乐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扩展与补充.
  [2]艺术教育.2005年第三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