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 琳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之大。然而,从教多年使教师感到最困惑的就是作文教学,而学生最害怕的也是作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作文的写作更是毫无头绪。当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结合这些目标及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写作的动力。但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一、通过扩写续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三年级作文有其特殊性,因为它正处在作文的起步阶段。这时,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写作的要求却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突然之间会感觉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就应该从最基础入手,以把语言写明白、写通顺作为目标。这个时候,可以选择“扩写”和“续写”作为最初写作的方法,限制学生选择主题的范围,解决学生在最初写作时发生的偏题问题。
  1.扩写,就是将一个不具体的句子或文章,加上名词、形容词、动词等使其更具体。它成为了三年级学生在从写句到写作的跳跃中的一个跳点。要帮助学生选定主题,理清思路。如:教师在教学《古诗两首》时,就通过扩写古诗《夜书所见》,为本单元的习作写“秋天的画”作准备。教师先向学生讲授这首诗的含义,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在扩写过程中因为对古诗内容不理解而跑题。学生知道古诗的意义后,经过对语言润色,加入自己的理解、感受,用笔写下来,便成了一篇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有人有景的文章。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方式,这不仅巩固了学习古诗的效果,使学生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程转化得到了实现。而且学生通过扩写,激发了写作的兴趣,为写单元习作“秋天的画”奠定了基础。
  2.当学生在扩写训练中已经能初步把握文章写作的基调,已经可以通过主题,按照预设的线路将一篇文章完整地写好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开始续写。续写,是将一个没有结尾或结尾不完整的小故事,加上内容使故事完整。续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续写的内容必须跟所提供的素材一致,这样完成的文章才能合乎一惯性,才能达成“续写作文”的写作目的。续写与扩写相比,它的限制范围小,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大。在教学《风筝》这篇课文后,教师提出“教师们向那房子跑去”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孩子们能找到他们的“幸福鸟”吗?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学生很乐意为故事添加一个属于自己的结尾,他们在领悟了课文的写作初衷之后,续写了文章的结尾。在学生续写的结尾中,相同的是:不管是写找到,还是写没找到的,都充分表达了孩子们追求幸福的勇气,坚持到底的毅力。但每个结尾又都不一样,因为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情感,真情流露的结尾使整篇文章得到了升华。通过续写,学生明白了文章必须主题统一,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围绕主题来写;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乐意去写。
  
  二、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生动、有趣的情景,能吸取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教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之一就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说话。在课堂上邀请学生表演课本剧,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细心观察表演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表演后让学生描述表演,游戏的场面,写人记事的文章就有了好体裁。在习作《本领》中,我就在班级中开展了一次“绝招大擂台”活动,给同学们一个月时间准备,每人在这一个月里面挑选好自己要练的绝招,并取得初步成绩,然后来比比谁的绝招最绝,同一类还可以挑战。等到一个月之后上习作课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侧手翻、吹口琴、憋气、速记圆周率、斜背乘法口诀……同学们一边展示,一边向大家讲述自己练绝活时的难忘的经历。一个同学说,他连睡觉都在背圆周率;还有同学说,他练跳绳中的双跳,跳到脚都肿了。可想而知,这次的习作完成得非常成功,质量很高。
  
  三、通过细心观察,激发写作兴趣
  
  观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有了观察,才会有发现,有了发现才会有写作的素材。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还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生而言,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激发他们对写作素材的兴趣。例如:第五册《语文园地四》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教师要求学生去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除了观察家中饲养的动物,有同学更是抓了蜗牛、蚯蚓来一边饲养一边观察。不仅如此,学生还利用各种方式收集资料,问老师、问家人,翻看《动物百科全书》,上网查资料,写观察日记。几天时间学生对自己所观察的小动物就有了全面认识,到了正式写作时,学生拿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真实的动物,交流自己的观察成果。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明白观察要有顺序,写动物的的文章要抓住动物的外形和活动情况来写等,文章自然水到渠成。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还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写作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
  作文教学应当贴近学生实际,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关心生活,敢想、敢说,乐于在作文中尽情展现自己独特的内心,抒发自己细腻的感情,从而就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作文教学――吾将继续“上下而求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8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