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玄士虎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断。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关键看他能不能发挥。要使其创新的潜能发挥出来,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好两件事:第一,正确无误地传授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第二,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先哲思维深处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牛顿三大定律,各种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等内容中突出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并逐步渗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
  
  二、注重教学方式,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在讲清概念、规律、定律的基础上,要重视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物理过程,要确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变演示实验为学生的随堂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索、总结,找出规律。要吸取当今大量的科学信息和生活实践来创设情景、设疑,通过教师点拨,逐步使学生开窍,打开思维的闸门。具体的途径是这样的:
  1.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
  基础分生理基础和知识基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生理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基础知识。上海的课程改革是成功的,它们根据不同年级编写的新教材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等方面作了重大改革,强调了物理学科的实践特点和情意目标,充分体现了人文因素,具有较系统的知识性、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了知识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各校要根据不同的生源落实本校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的“度”。加强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决不能超越学生实际盲目地拔高,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
  2.落实分层教学的策略
  层次分感知层次和思维层次,一所学校在找到了传授基础知识的“度”后,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确立不同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设置不同的内容和途径,落实分层教学的策略。农村学生接触社会少,观察的事物面较小,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创设情景,可借助于录像、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施,让学生尽可能身临其境,达到感知,实现点拨思维的目标;对城市的学生,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可多举一些生活实例,或让学生多接触社会,请学生用某一物理规律解释身边的物理情景,或升华到周围的情景用物理规律加以说明。
  3.采用启发教学的模式
  启发式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启发分简答式的提问和探索性的点拨。在课堂教学中应避免简答式的提问,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由于提问简单,不易激起学生兴趣,引发思维。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用眼观察实验现象,自己用脑总结实验规律,教师再进行启发式点拨,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会学物理,不是学会物理。笛卡尔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物理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确物体运动的几个物理过程,每个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及各物理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围绕公式、定律让学生反复解题,搞题海战术,题目越挖越深,学生依样画葫芦,思维活动越来越少,这种死教书、教死书的方法再也不能出现了。它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教师还应围绕物理规律的得出,适时介绍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换句话说,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