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继厂
一、情境教学法的涵义
情境是指某个场合的具体情况和景象,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心理活动
为基础强调智能的发展,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实施立体结构,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开放的双向探讨,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和指导行为为一体的全方位教学方法。
二、实施情境教学法的主要依据
1.符合心理学有关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只有15至20分钟的时间最为集中,其余时间容易走神和分心,情境教学法则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形象化的语言,变知识传授从“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习的低谷为高潮,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教学,以高涨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认识。
2.符合教育学有关原则
情境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作用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理论和实践紧紧结合起来,它能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激动的情绪”,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了他们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符合认识发展规律
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情境教学法创设的各种情境,正是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一般的问题形象化,它使用各种教学手段,用具体、生动、形象化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展开想象,再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升华。
三、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不能把情境仅仅看成教学过程中的伴随物,而应视为自觉设计的产物,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意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有益的课堂教育情境,启智培德,效果良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学生学习欲望,情趣需要,运用故事、漫画、电教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创设趣味盎然的课堂情境,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课堂情境中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如水的污染,可以采用一张漫画:污水倒入河中,鱼儿死亡。
2.激发学生各种积极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感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目的。
3.激发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设置悬念,创设愤悱情境,提问或启发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思考、分析,探求问题的解答,便构成了疑问和释疑的情境。如讲授分子和原子时,微观部分本来就抽象枯燥,如果不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探究,就会使学生兴味索然。因此,我在课堂上列出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进行学习,并用电教方式形象地模拟出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创造一个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课堂愤悱情境,让学生疑中开拓,迷中悟理。
4.激发鼓励学生。它是升华学生积极情绪的一种驱动力,能促使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并由此作出符合教育者意向的选择。为了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更多更好地引导学生良性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好胜心较强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创设竞争情境以激发鼓励学生。一是抽答式,课前准备几十个纸条,写出题目,卷起来让学生抽答,辅以适当奖惩。二是辩论式,模仿大学生辩论会,一堂课只出一题,如:目前的燃料中大多数燃烧后对环境都有污染,你认为目前最理想的燃料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中激发学生认识真理,探求真理的热情。三是演讲式,要求学生进行5分钟的汇报演讲。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社会现象。
5.激将。激将是指用刺激性的话或反面的话鼓励人去做原来不愿做或不能做的事。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当课堂处于半冻结状态时,有些学生的思维、情感出现某种惰性,这时可尝试采用激将法。谨慎适度的激将,常可引起学生知、情、意、行的变化,促使其由静到动,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由僵化寂静的情境向活跃热烈的情境转化,达到教育者“刺激”、“感染”被教育者的目的。如:某人为了测定某含有碳和铜的混合物,将少量的混合物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反应完全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碳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这种题目我认为在座的同学中可能没有一个同学能做出来,不是我小看你们,不信,试试看”。
此激将似一石击水,学生不服气之情溢于言表,纷纷埋头解题,举手发言,你一言他一语,形成了极为有利的课堂教育情境。
四、主要收获
1.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因素,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情境教学法依据教材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以文设景,以景触情,借情抒情,借情发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开发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且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
2.有力地促进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此法要求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应用多方位的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关注点教学,使用是开放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中出现了愿学、爱学化学的情境,课堂上也出现了学生个个都开口,人人都参与讨论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