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想象力和情感浇灌古诗之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芳娟

  摘 要:古代中国一向在世界上被公认为“诗歌的国度”,但是古诗的学习和诗歌的写作远没有真正进入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视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诗歌还没有成为一种与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等同等重要的学习和写作体裁。纵观横看我们选编的语文教材里,诗歌的份量是少的;同样的,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研究方面,都没有对诗歌引起格外的注意和重视。这就在无形或有形当中对学生从小学习古诗产生了误导--古诗只要会背,能默便行!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语言程度以及文字运用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其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情感的直观感知,以及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扩散性思维,有时候也常使其能对简洁精练的古诗有更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写出一些生动活泼、出人意料的诗句来。
  实践也有证明,如果说我们的语文老师指导学生的方式适当,带领学生一起多多诵读诗句、品读诗句,这也是对古诗教学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不过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感情同样也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职责。笔者在对平时的古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成果进行了一次总结,提出“在小学阶段古诗教学五步法――读、议、演、画、品,灵活又创新地运用”的教学方法。
  读即反复读,读通读懂,这是第一步,是基础;议即合作交流,各抒己见;演即再现诗句,感悟情感;画即画出内容,再创意境;品即品读诗句,品出韵味。
  关键词:古诗教学 想象力 情感 五步法
  
  古诗现状概况:
  
  中国古诗是民族的文化精华,历史的瑰宝,是祖先们把沉重的生活凝聚成的灵动的诗: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得“十里荷香”,江南草长莺飞,塞北金戈铁马--山川美景尽收眼底,国运盛衰流泻笔端;陈子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幽思,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李白的潇洒与傲慢,杜甫的心系天下寒士的博大情怀,极尽想象夸张之能,道不能道之景,抒无法抒之情,种种高洁的人格,种种优雅的情愫,种种洗炼的表达,汇成了一泓清幽的泉水,在心中汩汩流淌。古诗是古人生活的浓缩,是历练的结晶,都是其灵感的凝聚,情感的迸发。所以,由于古诗蕴含着古人富有意境的美,心灵的美,感情的美,才会让古诗成为最能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和独特个性的文学体裁之一。
  诗歌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与诗歌本身的特点不能分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涵,语言精炼,节奏明快,韵律和谐,从而形成特有的音乐美。特别是古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抒情真挚,感人肺腑;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这对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发展语言,丰富想象,增进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审美力都有很大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是这诗歌园地中的导航者,用鲜活的、富有激情的语言去引导小水手们起锚远航,品位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并且试着去创造诗一般的生活。
  因此,对于上下两千多年的古诗精华、国粹,我们语文教师更加有责任和义务把它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教学好。还好,我们是幸运的,新学年起我们全面开展并落实了“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的语文教学活动。笔者在实际教学当中,吸取了自主教学活动的相关要求和方式,提出了“读、议、演、画、品”的古诗教学五步法,并提出几点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以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们。
  
  一、古诗教学“读”、“议”、“演”、“画”、“品”五步法
  1.读:反复读,读通读懂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拿到一首诗后,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先大声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理解个别重要字词,了解全诗的大意,直到熟读成诵,首先从整体上去感受它的语言美,音律美。
  在这一环节中,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但都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常规,如可以分男女生或小组竞读,不拘形式地自由读,也可像古人背书那样摇头晃脑地读,集体朗读等。总之就是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鼓励读出特色,不可追求同一,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句的“味”、“美”、“趣”。
  2.议:小组合作,体现自主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所以,学生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议”应用于诗歌教学,就是说学生在自主感悟之后,可留下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谈体会,谈感受,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梅花》时,讨论这首诗是赞美梅花的什么品质,许多同学纷纷发言,有的从诗句“凌寒独自开”中体会到不畏严寒、清高的品质,有的从诗“为有暗香来”中谈了梅花为人们送来芬芳喜悦,有的则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这是表明王安石不害怕恶劣的环境,表示自己要将变法坚持到底的决心,还有的则说是王安石心系百姓的表现等等。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瞬息万变。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课堂资源的优势互补,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3.演:再现诗句,感悟情感
  演即在“读”和“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在读诗歌时的所感所悟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又是一年重阳节,诗人王维远在京城,他在思念远方的亲人,而远在山东老家的亲人们也在思念王维,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学生发言很积极,有的直接再现情境,学苏轼“把酒问青天”,有的采用了书信形式,表达“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欣慰和牵挂,有的则穿过时空隧道,大胆地想象,把二十世纪的新发明移到了几千年前,找合作伙伴用打电话的形式表演,体现发扬“千里一线牵”的现代文明……通过学生的表演,将学生的体态语言再现出来了,也将诗中隐藏的对话凸现出来了,这样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表象和由此产生的新形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画:画出内容,再创意境
  绘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是反映儿童想象的一面镜子。诗歌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领会诗句的内容,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把想象到的情境用手中的彩笔画出来,把诗歌与绘画相结合,真正感悟到“诗情画意”。
  例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要求学生提笔画一画: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土黄茅舍,红艳似火的满山枫叶,远近衬托,错落有致,诗人置身其中,停车观赏,流连忘返,朝气勃勃,热爱生活的神情,呼之欲出。写情中之情,鲜艳夺目,抒景中之情,耐人寻味,极尽情景融合之妙。
  5.品:品读诗句,品出韵味
  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诗句的感情,现在把读诗后的情感体验与诗文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将诗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此时就迫切需要将自己内心体验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品读,而反复地读,带着对诗句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韵味。
  例如许多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发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因果关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假设关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所蕴涵的新生力量不可阻挡的哲理等,品出了诗句的哲理美。
  
  二、古诗教学中应注意的地方
  1.正确摆正教师与学生谁该是学习古诗的“主体”。
  语文教师是古诗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对教学的质量负责,在教学过程中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虽然是受教育对象,但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以不能对古诗的学习只顾背、记,只停留在会默写。因此,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古诗,用孩子的想象和情感去学习,丰富古诗本身包蕴的内涵,走近或走进古代诗人的历史与境地,这也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古诗课堂里采用丰富合理的教学方式,就像是用“读、议、演、画、品”的一系列方法,重点合理组织引导学生,螺旋式地积累并提高,那么学生们对古诗的学习一定会在一边积累学习的同时,也会渐进着有更深层的理解与掌握。
  2.教学古诗的内容、方式都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生在小学成长的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在发展变化中,这种发展变化又是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一方面表现出发展变化的连续性,从低年级到中年级再到高年级;另一方面,对知识(如古诗)的学习也由量的背记变为对质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教学古诗的内容、方式都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所谓学生年龄特征,就是指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时会在身体和心理发展上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作为教师,像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时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各年龄阶段特征的孩子对古诗运用和掌握的接受能力,才能在教学古诗课堂上有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对古诗内容的选择,对古诗教学方式的运用,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要考虑到学生的各年龄段具有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个性等因素。笔者在教学实践当中得出以下规律:低年级的应采取“多读、多画”的教学方式;中年级的应采取“多读、多画、多演”的教学方法;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古诗就应该采用“多读、多议、多画、多演、多品”之外的“多写”。
  3.古诗教学也要考虑到同龄学生当中的个别差异。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始终是普遍存在的。教师教古诗看似不难,词句解释即可;学生学古诗看上去也容易,背背记记就行。其实不然,笔者发现就算是同一年龄段的学生间,同样也存在着个体与群体的不同点。而这一点,恰恰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像古诗)时,对学生实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客观依据。
  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果说教师引导的方式得当,那对孩子的思维扩散、情感培养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比如,我们要考虑到学生性别、智力、兴趣、情感及性格等方面的因素,正确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像是记忆力强的引导多读背,再议议说说;想象力丰富的,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在多读基础上动手画诗境;若是那些胆大爱表现的人,就采取在读、画的基础上进行演一演诗人在古诗中具有的诗情;而对于一些语文理解能力强、悟性透彻的学生,则可以采取重点培养他们在读、品基础上多去练习写诗歌。当然,笔者也认识到“写诗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有难度的,因此,可以只作重点指导和扶持少数学生。
  4.教学古诗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
  在对学生的古诗教学课堂里,笔者深切地感受到闪光的孩子总是会出现的。在面对老师的教学时,大部分的学生仍会被老套的“思维定势”给束缚着。这应该说也是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某些应试教学、模式教育的写照吧!可是,也总会有少数人对古诗的学习有独出心裁的见解和个性理解,想必这就叫“创新”吧!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时,笔者认为老师不要一味地把古诗看作是简单的背记,而是要敢于打破这种思维僵化模式,给学生营造一种形象的、富有创造性的发散性想象力的氛围。笔者认为,采取“读、议、画、演、品”的五步教学法,就是为的是给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更多的想象空间、自由空间,从而对古诗产生更深层次的多元的情感世界。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古诗要密切注意从学生的想象和情感能力出发,进行正确引导,一定会让我们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理解变得更加充分、充实和多元。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是古诗教学的导航者,用鲜活的、富有激情的语言,用合理、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用尽情想象、淋漓抒情,试着创造出用个性化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去浇灌诗一般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原理.
  [2]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