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合作下校园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裴依琳

  摘 要: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人才炙手可热,但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有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进程及质量。本文针对这一矛盾,提出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人才大量缺乏,因此各大高校针对社会需求,创办电子商务专业,但是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
  一、大专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仅为20%。首先,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其次,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此外,学校在专业的设置方面不够成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我国的电子商务学科刚刚起步,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指导经验,许多院校并不了解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真正的需求,对电子商务的概念界定、理论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准确,方向不明。许多培养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因此培养目标宽泛,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但这并不符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实用的需求。实际上,市场需要电子商务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要求在熟练掌握常用编程语言及专业软件的基础上,能完成诸如提供网络规划策略、制作网页文件、编写实用程序等具体工作,具备国际贸易、营销、法律等基本知识,具备网络组织运营和综合管理的基本能力。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针对性不强。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还属于新兴的专业,专业设置不够成熟,同时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盲目性,课程体系缺乏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从目前在各个高校的了解,我们发现目前各个高校在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中的侧重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侧重型,另一类是营销侧重型。实际上电子商务课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部分,但这种片面的课程设计使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这种课程的设置严重导致学生一方面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不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完整结合。
  3.教材选用针对性不强。
  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发展远远快于理论总结,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在教材里得不到体现,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现行电子商务课程教材并不能让学生满意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材的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没有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2)重理论轻实践。如今很多现用的教材没有系统的学生技能训练方案,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没有适宜的范例及理论练习、实践操作训练的习题。因此要根据中职教育的教材和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更新教材。
  4.师资力量薄弱。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许多电子商务老师的专业是计算机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主要由于教师是真正科班出身的老师很少,有的教师理论性很强,但由于实践操作环节薄弱,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训练。
  5.实践教学严重缺乏。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学校内部使用模拟教学软件,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和操作流程。但模拟软件的功能还不太完善,升级换代不及时,与电子商务的实际环境差距较大,显然,仅靠这种方式学生难以实现“零距离”就业;二是校外实习,主要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的场所。但因为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国内真正实现网上交易、网上业务处理、网上支付的企业很少,所以学校要建立电子商务实习基地还比较困难。
  二、解决途径
  要想培养新一代的集管理、计划、分析、编程于一身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就要求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深究和改革,这种改革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校企合作和职业优化教育,保证学生在社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1.校企合作的定义。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校企合作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有关数据,未来5年,在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在经营中尝试电子商务,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因此校企合作便成为高职院校合格商务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模式之一。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在学校创建实训实习基地。
  学校要想做到与企业良好结合,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始业教育。对高职院校而言,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院校应集中财力,在校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专业基础实验室和模拟商贸实训中心,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物质基础。另外,学校在安排课程时,要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学校也可安排部分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通过真正接触该行业的真实过程,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坚持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是一门具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复合性的崭新的学科。与其他专业相比较,这是它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它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对大量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这也是它的弱点,要培养全能型的高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在目前教育体系下是难以做到的、不太现实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再好,也不过是模拟的、仿真的,与真正的电子商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应作为学生的实训实习基地,发挥良好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
  教师可以在企业挂职训练,丰富实践经验,并且进入企业开展市场调研、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甚至参与商务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过程,有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优化。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人才共同参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企业培养人才的计划制订,确保毕业生能够适应企业的要求。
  (3)企业和学校进行“订单式培养”。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按照传统的统一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了,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由学校和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在学校选拔接受订单教育的学生,对学校和学生提出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学校负责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此外,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可以进一步拓宽,除了学历教育之外,还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实际运作经验,在承认教育、专项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迅速,企业对商务人才需求逐年增长。但是由于各院校对电子商务教学方面经验不足,学科建设上存在弊端,利用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针对这一矛盾,本文提出应加强“校企合作”解决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的问题,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实际运作经验,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朱玉春.电子商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6).
  [2]陈健巍,初晓梅.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与体会[J].北方经贸,2009,12:148-149.
  [3]陈千德.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考.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NO.2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