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光明

  摘 要: 高职“双师型”教师短缺,政府主导,充分发挥52个国家建设高职师资培训基地作用,才能快捷、稳妥地培养“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培养方法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历史回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在办学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从上世纪90年代到至今,在中央相继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出台多个文件中,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双师素质”、“双师团队”等概念,一再强调了高职院校“双师”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教育部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显示,我国37.7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只占了29.9%,与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的比例相差甚远。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着许多困境。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短缺现状分析。
  十多年来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普遍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数量增加较快,师资水平、师资结构不断提高,并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应该说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很不平衡,国家示范性院校、经济发达地区的骨干院校与民办高职院校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就凸显出很大的差距。我们同时要看到,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现有的师资凸显诸多的不适应,现有的“双师型”教师也不能满足这种快速发展的需求。
  在现有的一些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有的甚至占师资的70%―80%,由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校门,他们少有或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有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更谈不上,在教学工作中他们怎能体现基本素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这一主线呢?这批年轻人既有工作热情,善于求学,又有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学历,3―5年后必将成为高职教育的中坚力量。但目前亟待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方面实施“补课”,还历史的欠账。
  多数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工作。尤为突出的是民办高职院校,由于教师流动性强,办学者承载着办学条件建设的重荷,更无力把大量经费投向师资培养方面,忽略了教师知识的更新、专业技能的培训,造成了老教师知识的陈旧,新教师与专业技能脱节的现状。这将严重制约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倡导政府主导积极推动和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意义重大。
  打造一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需求,数量充足、质量合格、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障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必备工程,也是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最具意义的重要一环。
  成型的培养基地,是“双师型”教师培养最可行、可靠的途径。这为政府主导“双师型”培训工程准备了充分的基础条件。
  中央财政支持,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52所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涵盖高职教育的所有专业,有优良的师资,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化的实践设备条件,对培训高职教师的职业技能,提高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教学技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形成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院校培养模式,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特色之路,坚持“学术性、职业性、示范性”相结合,学术导师与技术导师相结合,专业与职业规划相结合,教学指导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充分发挥现有基地的功能和社会效应,使国家的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提供了高职教育急需的人才,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基地在培养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同时能吸取丰富经验,因为它面对的不是普通的高中生,而是有一定经验的高职教师,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高职教育的师资保障成为有源之水,为高职教育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师资保证。
  四、政府主导“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利于各方面政策的支持,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1.利用政策激励机制,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的依据仍然沿袭普通高校评定办法,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技能方面在职称评定中所占权重不够。故教师依旧热衷于学历层次的提升和论文的发表,而往往忽略对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也就是说现有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办法不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导向。而对于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激励政策机制,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来说缺乏明确条款,给予的力度太小,只有政府主导才能有力推进“双师型”教师相关政策的配套和立法。
  2.财政支持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势必造成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高职教育发展需求不对称性,政府主导加大对高职师资培养也就迫在眉睫。不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经费严重短缺,根本承担不起现有培养经费,只得将这些培养经费由教师个人承担,有心得到技能方面深造和提高的教师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的字面上,进入不了实质性的实施工作。国家建设的52个培训基地仅能起示范作用,仅用于本专科生的培养。我认为,没有政府主导的财力支持是无法全面、深层次解决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问题的。只有政府买单,财政支持,对教师不收费、低收费,才能给高职“第三世界”院校教师开启培训的绿灯,真正使教师得到分层次、分批量的培养,国家建设的52个培训基地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此,高职师资,尤其是“双师型”师资在量和质上将发生较大变化,对全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民办院校教师会更强烈地感觉到政府在关注他们的成长。
  3.政府主导更有利于师资培训的统筹,增强培养工作的感召力。
  国家建设的52个师资培训基地,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才会形成一盘棋,才会各显特色。这对培养基地院校也将起到促进作用,对被培养单位更会有的放矢。培养方式必须层次分明、长短期结合、灵活多样,为被培养教师争取更多的有利空间,在教学、培养两不误的前提下,教师获得培养的机会和人数才会有所增加。
  政府主导下的培训更能完善培养的配套政策,颁发教育系统认同和流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教师今后职称的提升的依据之一,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都会起到良性的作用。目前在社会上考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花费很高,取证后又经不起社会的诱惑,企业的工资高于学校,不利于学校师资的稳定,这也是目前社会职业技能考证的弊端。能先在全国职业教育中由教育部颁发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既稳定职教的师资,又有利于教师提高职业技能。
  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双师型”的培养途径,寻求一种较快稳妥的“双师型”培养方式,但遇到许多困难,开展起来困难重重。我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政府给力,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高职院校一定会打造出一支优质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郑秀英.“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648.htm